第三十四章带孙子识字

加入书签


赵伟有时人在店里,有时人在外头,店铺里有高静镇守。

 高静自从生了儿子后就没有再上班,满月时,给孩子取名为赵新华,小名华华。做完月子,全身心与赵伟一起打理生意。小华华有陶阿姨帮忙照顾。

 这下陶阿姨可大有用武之地了。

 她原本高中毕业,自己的女儿在上学阶段,因为忙于上班赚钱,忽视了女儿的学习,以至于自己女儿高考之后,勉强读了一个专科学校。

 现如今与赵亮结婚不久,升级当奶奶了,对孙子的培养可以全力以赴,传说中的胎教是不可能了,就从现在开始,好好培养培养。

 这陶阿姨感觉与赵亮结婚之后,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

 自己本是原滋原味的农村人,赵亮一家,地地道道城里人,也可以说是从粥锅里跳到饭锅里了。

 既然有所改变,岂能落伍。好在结婚不久,儿媳妇生了一个大胖小子,为了让儿子媳妇专心致志打理生意,家务活大包大揽,孙子更是不要他们插手,自己一手照顾。自从孙子断奶后,就主动提出,夜晚也由她来照顾。

 这陶阿姨在晚上哄孙子睡觉还真有一套,她不是唱摇篮曲,而是背唐诗给孙子催眠。

 刚开始背一些朗朗上口的五言古诗,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还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更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再还有神童衬子短,袖大惹东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再还有还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相对短小一点的诗句,都是信手拈来。还真莫说,小华华听着奶奶背唐诗,不吵不闹,不知不觉,一会儿就睡着了。

 每天晚上,小孙子都是在奶奶诗句的熏陶中熟睡。

 小孩子的习惯,最好调节,日复一日,这小华华每晚都是在古诗文的催眠中睡着的。

 再后来就背一些七言律诗,如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陶阿姨每天重复着背,同时再增加一首唐诗。

 就这样天天如此,让小华华在睡梦中也能享受唐诗的美。

 也许这样,能够让孩子从小对学习有一种亲切感,至少不会有抵触情绪。

 当小宝宝还没有学会走路时,陶阿姨就在纸上写出几个简单又好懂的字让小华华认。

 比如:上,下,大,小,中,爸,妈,吃,喝等。

 刚开始认字,肯定不能教孩子认那些复杂难懂的汉字。

 但是,可以教一些容易接受,好理解的汉字来认,比如:鸡,鸭,鹅,马,牛,羊,花,草,鸟等。

 这样可以调动孩子认字的积极性,陶阿姨又从文具店买回识字图,教起来更省时间,又快又方便,又有图案好理解。

 这样的启蒙教育,有没有效果呢?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