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三年回国,接风洗尘

加入书签


赵伟和高静,真没想到,陶阿姨是这么好的一个人,婚还没结,就如此大度,相信陶阿姨不仅人品极佳,而且心地善良,难得啊难得。看来,等陶阿姨回来,组成家庭了,家里又可以回到原来的和谐与温馨。

 和睦相处,遗风长在。

 店子顺利接下来了,赵伟正是辞职了。全身心投入生意中。虽然是门外汉,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但是,有孟德文做邻居,赵伟逮着机会就请教。

 孟德文看在表弟的面子上,真心实意的帮助赵伟。

 他爸也辞去了保安工作,全职帮忙守店打下手。高静下班了直接到店子里做饭,一家三口都在店里吃饭。

 本来是接手的店铺,老客户自然有,只要有顾客到店里,赵伟习惯性的先了解一下客人的喜好,并不是刻意地推荐产品,解释质量上乘之类,赵伟对装修房子的格局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再加之他的工作圈和生活圈中,不乏有刚搬入新房的人,赵伟有机会到新房去了之后,说自己如果装,就会再加些什么之类,总之想法别出心裁,也很前卫,再加上慢慢地积累装修的经验,所以,顾客到他的店里买材料时,赵伟都会在了解顾客的嗜好之后给出一点建议,后来别人也有结合了他的建议之后,装修的结果都很满意,这样就有客户再带客人来。

 往往,最终装修的满意度,还是看自己喜欢的程度,合了自己的胃口,才算满意。并不是一味的贵就是好。

 就好比吃菜,合自己的胃口就是好吃,舒服,爽。并不是单纯的看价格。穿衣服也是,只要适合自己就是好看。

 赵伟做生意就是从这样的出发点给客人推荐,效果都还可以。时间稍稍一长,就有老客户带新客户来,慢慢的生意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再加之他老爸全身心投入,老婆下了班也到店里,一家人齐心协力,遇到需要咨询的事情,就去请教孟德文,与孟老板关系越来越好,一有机会就在一起吃饭,遇到客户需要的材料,自己店里没有的,就推荐客人去孟德文的店铺里,相互推荐,互相带动,共同发展。

 生意稳中有升,比起上班,那是强多了。

 转眼陶娟在国外打工三年的合同满了,一群姐妹一起都回来了,都是有家有口之人,回家是不二的选择。

 陶娟姐妹们回来的当天,接站的家人可热闹了。专程去接陶娟就有三个人,一个赵亮以朋友加未婚夫的身份,一个是陶娟的女儿,一个是高静,以媳妇的身份来接陶娟。

 之前说好了,陶娟还是先回自己原来的家,赵亮和媳妇把陶娟娘俩送到家之后,也不好霸占她们母女俩太多的时间,暂时回到店里。

 早就定好的酒店,到了晚上,两家五个人团团圆圆包了一个房间,给陶娟接风洗尘。

 酒过三巡,赵伟再次感谢陶阿姨,说道:陶阿姨,我们全家人,我爸,我媳妇,包括我自己,都打心眼里感激阿姨的鼎力相助,您现在回来得正好,我们店里已经很不错了,就着这好时机,让我爸和阿姨把大事办了,一大家子在一起热热闹闹,我们都安心,我爸那边房子也宽敞,也叫红红过来一起住,彼此都有个照应。

 陶娟笑眯眯地回答说:也要感谢你们专程到车站接我回来,又摆酒,我同样心存感激,这后面的事,也不用急,慢慢来。就是。我认为年轻人的事才是正事,大事。一来你们做生意是重点,要以你们的事业为中心,不能打乱了你们的生活。高静抢过话说道:阿姨说哪里话,年轻人都得有事干,您两老的生活,才是我们晚辈的重点。

 陶娟笑呵呵地接过话:感谢你们的关心,我这刚回来,等过几天,再慢慢说。

 赵亮这时候插上嘴了:你看,我们虽然三年没见面,但是心却在一起,这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你看孩子们都这样欢迎你,早一点享受大家庭的温暖,多好。

 陶娟的女儿,名叫罗秀红,紧挨着她妈妈坐着,只有吃的份,不便插言,低着头,弯弯的眉毛,一双大眼睛,不敢看桌上的人,打了口红的小嘴,慢慢地只夹眼前的那碗菜,当桌上转动时,依然只夹那跟前的菜,一看就是一个文雅的姑娘。听到未来的后爸和哥哥嫂子都欢迎她和妈妈一起住过来,小声说了一句:感谢叔叔,哥哥,嫂子的关心,我自己还是住在自己家里,习惯了,就不打扰大家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