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加急电报

加入书签


母亲拿着电报痛哭着,情不自禁地又想起六五年的寒冬,不,那时已经是一九六六年一月份了,正值农历甲辰年腊月二十九,距离大年三十只有一天了。

 那夜,北风呼啸,疯狂地卷着沙粒般的雪花肆虐地吹着。坐落在中苏边境的一个伐木林场,被称为三岔河林场,只有几排用木头垒起来的职工宿舍。在最后一排的宿舍尽头,依然亮着昏黄的灯光,透过挡得严严实实的棉被窗帘,传出来一声声沙哑的呻吟声。

 一个疲倦苍老的声音喊着:

 小喜他妈,已经露头了。听我指挥,我数到三,你就用力。来,1,2,3,好,再来,1,2,3

 全身的汗水已经打湿了母亲,身上穿的棉布做的秋衣秋裤,终于听到一声微弱的婴儿啼哭声,母亲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满是汗水的脸上露出了幸福满足的笑容,这才脑袋一歪沉沉地睡了过去。

 给母亲接生的是邻居陶大娘,而给陶大娘帮忙的是邻居孙大娘。

 陶大娘看着捧在手心里的婴儿,遗憾地对孙大娘说:

 真是可惜了,又是一个带把的,咱们这片除了你家小丫外,十几个臭小子,烦都烦死了。

 孙大娘笑笑,接过陶大娘裹好的襁褓,轻轻地把孩子放在母亲身边。她又拿起一块毛巾,用热水搅了一搅,给母亲擦了擦脸。

 陶大娘和孙大娘老家籍贯都是l省人,为人爽快。

 陶大娘跟随男人来东北已经有近十年了,算是林场的元老了,她生了九个孩子,只有一对双胞胎是女孩,却不幸夭折了,只剩下了七个儿子,最大的已经上了中学,最小的还在吃奶。

 孙大娘是个和母亲同岁的漂亮女人,却已经是七个孩子的母亲了。当然,七个孩子并不都是她生的,上面四个大的是孙大爷的亡妻生的。这里的故事有点凄美,也有点无奈。

 孙大爷其实年长了孙大娘十九岁,算起来,差不多是跟我姥爷同时代的人了。他年轻时在济城读过书,人长得相貌堂堂,尤其是长得白净,东北的七八级狂风硬是没把他的脸吹黑吹皱。亡妻在生第四个儿子时难产死后,老母亲只好去东北帮他带孩子。可是,又有哪个姑娘愿意给四个小子做后娘啊?

 于是,孙大爷无奈,就回老家l省j市。在天津火车站候车时,遇到了几个同乡,他一眼就对这群人中年仅十九岁的孙大娘一见倾心,于是,就隐瞒了年长十二岁和四个儿子的真相,展开全身解数,令孙大娘也喜欢上了他。在j市完婚后,带着孙大娘回到了东北,并把工作关系也调到了三岔河林场。

 当孙大娘生下的第一个孩子才满月时,孙奶奶带着四个孙子也来到了三岔河。知道了事情真相的孙大娘,无力地在火炕上躺了一个多月,孩子也彻底没了奶水。如果不是考虑到孩子,她真想离开这个充满了欺骗的世界。可是,人也许是容易健忘的吧,孙大娘却又生了两个孩子,最小的孩子就是陶大娘口中的小丫。

 陶大娘捣着小脚走了,她该回家给最小的儿子喂奶了。

 孙大娘的孩子已经戒奶了,在家跟着奶奶呢。所以,孙大娘主动留下来照顾母亲。

 父亲是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回到家的,他没敢进里屋,生怕惊扰了刚刚分娩的妻子,只是在外间屋的凳子上坐了下来。他的大手不停地在棉衣的口袋上按压着,显得心事重重。这口袋里面,有一封他才从场部取回来的加急电报。虽然电报是加急的,但也已经是一个多月以前的日期了。唉,谁让这里冬天大雪封山呢!

 电报是小舅子鱼世俊发来的,只有简单的四个字:父亡速归!

 有了孙大娘的前车之鉴,更何况,母亲这是才刚刚分娩。父亲左思右想,就是现在赶回去,也参加不上丧礼了。所以,这封电报被父亲足足压了三个月。等到第二年开春天气转暖时,父亲才拿了出来,但大哥也没有逃脱喝羊奶的命运,这可能也是大哥的身体一直多病的缘故吧。等到春暖花开后,母亲的身体好了些,就打算回一趟老家,可是,就在这时,母亲却发现又怀上了二哥。所以,虽然思念成疾,可远隔两千多公里,那个年代拖家带口地回次老家也是极其不容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