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征途

加入书签


梁山泊,宋江在此地聚众三十六为能人,招募民兵约三万人,揭竿起义。

 宋江先是率众攻打河朔,当地军官不敌,之后转战至青州濮州,一共攻陷十余郡城池,惩治贪官,杀富济贫,声势日盛。

 这时有人向宋徽宗谏言,将宋江等人招安,为朝廷所用,宋徽宗听后欣然采纳,颁旨招安。

 不过结果却未能如愿,于是便继续派兵围剿,而宋江选择避其锋芒,与朝廷军队周旋。

 赵柠当然事先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所以开始招安时她并没有参与,因为她不想宋江等人真的被朝廷招安,那样的话不能为自己所用,赵柠想要的是直接效忠于她的人。

 不过现在是时候了,这天赵柠面见了宋徽宗,表达了自己想随军出征的想法。

 胡闹,整日在宫里舞刀弄枪也就罢了,如今还想上战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说该如何是好?

 宋徽宗大声的叱责赵柠,不过赵柠早预料到会这样,于是说道:父皇,国家兴亡人人有责,而且我身为皇室中人,自然责无旁贷。

 宋徽宗反驳说道:这些事情自然有人去处理,还轮不到你这个小丫头去凑热闹,回去吧。

 这时赵柠依旧不动声色的说道:父皇,儿臣要去的理由有三,不如您先听听,再做决定不迟。

 宋徽宗也很好奇她这小丫头有什么理由,于是便让她说来听听。

 其一,宋江等人不过乌合之众,但是却能如此嚣张,想来是各路地方官治军不严,甚至存在克扣军饷的情况,我此去可明察暗访,揪出这些贪官污吏。其二,论武功,我比各位哥哥都高强,而且我只是一个小姑娘,别人对我的防备心里自然不会太高。其三,此行我打算让老师黄裳一同前往,他武功高强,罕有敌手,此行有他在,危险程度自然也大大降低。

 听了赵柠的话后,宋徽宗沉思了一会,然后说道:好,就依你所言,但你要保证自己绝不涉险,凡事听黄裳安排。

 遵命,儿臣谢过父皇。

 随后,宋徽宗招见了黄裳,向他说明了情况,指派他为钦差大臣,随军前往梁山,并嘱咐他一定要保护好柔福帝姬。

 微臣领命,誓死护帝姬周全!

 待黄裳退下后,宋徽宗满脑子里还在想关于赵柠出征的事情,越想越后悔,自己怎么就答应她了呢?

 但奈何君无戏言,如今也不可能收回成命了,于是他又连夜安排了十几名身手不错的侍卫一同前往,这样一来安全问题似乎有保障了。

 次日,赵柠拜别宋徽宗王贵妃后,便扛着玄重银牙枪,骑上一匹枣红马,开始了她的征途之路。

 临行前,王贵妃还哭着抱怨宋徽宗,说女儿还这么小,怎么忍心让她上战场。之后还是赵柠费了一番唇舌才劝服了母妃,不过她也知道,女人是最善变的,于是赶紧开溜,免得节外生枝。

 出到宫门外,发现黄裳等人早已在此,除了黄裳之外,另外还有十六名侍卫,看上去身姿挺拔,显然不是泛泛之辈。

 在他们身后还有一辆较大的马车,车上有两名婢女,是王贵妃特意安排来照顾赵柠的。

 这样加上赵柠,组成一个二十人整的小队,向泰州方向进发。如今沂州已经被宋江等人占领,所以泰州便成了前线。

 这也是赵柠来到宋朝之后第一次离开汴梁,出发时她吩咐众人,从现在开始自己叫‘赵柠’,让他们称呼她为‘柠小姐’即可。

 虽然平时也很少人叫她赵嬛嬛,基本上都称呼她为帝姬,但是能名正言顺用回本名的感觉就是好啊。

 在离开汴梁的头几天,他们能看到的现象还算好,可是越往外走,所看到情形就越发凄凉。

 蔡京童贯等奸臣当道,而宋徽宗除了对着诗词歌赋就是欣赏花岗岩。赋税繁重导致百姓苦不堪言流离失所,所以这不是农民想造反,而是官逼民反。

 看到此情此景,赵柠问道众人有何看法?其中一人表示,自己年少时家乡也差不多是这样,后来因为自己学得一身武艺,进宫谋了一份差事,才能让家人不至于如此,其他人也纷纷开口,各自的遭遇都差不多。而年纪最大的黄裳却和他们不一样。

 帝柠小姐,黄某家乡远在福州,远离战乱,所以自幼便用功读书,打算考取功名为天下百姓谋福利,之后当然也如愿高中,但为官多年,依旧是有许多无奈与辛酸。直到几年前奉命刻录《万寿道藏》,让我结识了王道长与元道长,经过他们的指点,使我窥视到了一个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在这奸臣掌权的天底下,此情形不过是自然现象罢了。正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