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二皮匠

加入书签


    一旦修复开始,就不能停下来,必须一次做完结束,中间不能停歇,不能把遗体晾在那里。

    有违祖德,更不道德。

    早期整容阶段,师傅们用的材料一般都是金属丝和特殊的胶以及硬性的支撑,用比较韧、浸过药、防虫咬的特种纸崩出来,加上一层皮肤质感的泥,当然寿衣店那种纸糊人的方法跟我们这是比不来的,这种更精细,维持时间更久。

    这种对残缺破碎的尸体进行恢复整理工作的历史相当久远,酷刑撕裂死囚的**,人们相信不完整的**不能让灵魂进入上天或是入地轮回,就算投胎转世,也会留下先天的残疾,因而催生出来的职业,很早以前,在战国时期就存在,但学习掌握的人不多,那会称之为二皮匠,也就是缝尸人。

    现在好歹是个稳定的编制岗,但放到建国以前,几千年的封建岁月里,那一直都是最晦气,最被瞧不起的职业。

    宁为路边狗,不做二皮匠。

    二皮匠是赚死人钱的,同刽子手、仵作、扎纸匠同属“四阴门”,算是最被人瞧不起的“下九流”之一,最早是从裁缝衍生出来的,缝合尸体会用到不同部位缝合对应的针线,稻草和面团用来补全尸身残缺的部分,五谷杂粮有辟邪的说法,稻草也随之具备驱邪避祟的功能。

    以前的二皮匠工作有讲究,有很多禁忌,普遍要求是天黑进行缝合工作,天一亮就立即停工,以及不能混缝尸体,清明节、鬼节、寒衣节死的尸体不能碰,婴儿、孕妇的遗体不能碰等等,做这些会遭报应。

    战乱的时节,二皮匠靠手艺还是能吃得开的,通常按照家属要求和缝合难度进行报价收费。

    这门职业注定对大众来说是晦气的,因此缝尸人都很低调,不参加红白喜事,不同人握手。

    总之它是被需要的。

    二皮匠大都比较短命,有迷信的,认为是常年接触死人,死气沉积体内,干的是损阴德事儿的缘故。

    人的尸体,在确认去世到入土,是一个复杂,并且一步都决不能少的,严肃庄重的流程。逝者要像生前一样,供亲人和吊唁者做最后的告别。

    我不觉得送逝者远行是什么不好的事情,它仅仅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干的问心无愧,遵从大众的印象,低调生活就好。

    新中国建立以后二皮匠的待遇慢慢好了点,唯物主义的传播使得人们得以正确看待这一职业,运用在尸体缝合上的技术逐渐专业并且科技化,我之前听说大城市好的殡仪馆的整容师都是根据破损部位先做出来个模子,然后把一种调配好的胶质溶液倒进去等凝固以后翻模出来做出来的形状,就可以刚刚好的填充在破损处,听起来跟浇筑青铜器似的特别神奇,甚至好像可以用电脑建模设计,无比先进。

    但我这种小地方没有那个条件,一直以来都是用比较简陋的办法,头发就是街边收头发的师傅那里买来的人的头发或者是塑料纤维,进行二次加工然后给逝者选用颜色、发质最适合的,这样看上去更逼真一些,皮肤也要根据她破损的地方去做一些贴上去。

    很考验眼力和专注力,以及耐心和细心程度。

    悬臂作业,要像外科医生一样手腕力量要发达,这样手才能够稳,不会出错。

    整容室好的一点就在于它常年温度很低,我有时候因为做很久注意力过度集中而身体变热,但却不会出汗污染遗体。

    等我做的脖子实在受不住,站起来活动筋骨顺便松一松口罩的时候,发现外面已经天黑了,殡仪馆位于半山腰上,周围都是荒地,所以没有一丝亮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