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龙骧将军

加入书签


    蒲洪因积极投诚,并献迁民于山东以定关陇之策,而被石虎任为龙骧将军、流民都督。而龙骧将军的名号,最初为东汉末年因避中原战乱而逃至江南,后被孙策授为会稽令的汪文和之头衔,其人以治水有功而为民景仰。此将军名号只是汉末诸多杂号将军中最为平平无奇的一个,后来晋武帝司马炎有心伐吴,又听闻吴地童谣有“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之语,遂拜时任益州刺史的王濬为龙骧将军,令其广造舟船,以备渡江作战。而王濬后果不负其望,领军自蜀地顺江自西而下,主导了晋灭吴之战六路大军之一的西路战线,且晋朝六路大军中其他五路多为陆军,只有王濬一路以水军为主。也正是由于其独领八万水陆大军,得以千里之行,朝发夕至,率先攻入吴国都城建业,吴主孙皓当时反绑双手、拉着棺木,所投降之人正是王濬。也因之这个龙骧将军才开始成为正式武职名号,并在之后的南北朝三百年间为各政权广泛设置,后赵孙伏都、刘铢,前秦苻坚、后秦姚苌等都曾获此名号,而由于前秦两代皇帝都曾受封此号,所以在前秦一朝,此将军名号遂成为其朝武将之最高荣耀。虽然此时的龙骧将军原不如之后的前秦时期一般尊崇,但由于蒲洪对于石虎控制西北地区局势而言,具有特殊的作用,此将军名号的授予一定程度上,其实表达了石虎对蒲洪的认可和尊重。而与之同时被任命的还有羌族的首领姚弋仲,石虎任其为奋武将军、西羌大都督,地位与蒲洪相当,而此人的儿子姚苌在前秦崩溃之时趁机建立了后秦政权,并围擒前秦皇帝苻坚,将其缢杀于新平寺。两个在后赵政权瓦解以后,相继主导关中之地的势力,在石虎的无心安排下开始逐步走上历史的舞台中心。

    而自东汉中期以来,西北地区的氐羌势力始终是中央政权的心腹之患,东汉曾经发动了百年对羌战争,几乎透支了整个国家的财政和民力,却依然难以彻底消灭。而氐羌部族势力,对于初摄朝政的石虎自然也是难以招架,所以积极拉拢反而是一个良好决策。也正是如此的权宜之计,最终使后赵政权内部的势力变得更加错综复杂。率领数万氐羌部族的蒲洪和姚弋仲遵照执行了内迁河北的计划,最终迁移到清河的滠头,即今河北省衡水市附近的枣强县,距离后赵都城所在地襄国即今河北邢台市不过一二百里。这一策略确实解决了当时石虎对于西北局势的忧虑问题,但是却为石虎身死之后政权内部的瓦解,埋下了一颗威力惊人的定时炸弹。

    在占据关中、安定西北之后,石虎即率军返回后赵都城襄国,得胜归来的他意气风发,用军事实力彻底证明了自己对于后赵政权的绝对统治。按照帝制社会的普遍做法,有此大胜,坐拥此功,自然是要进行大赦天下来笼络人心。同时石虎又让傀儡皇帝石弘下诏允许自己建造魏台,使其可以像当年的曹操那般独揽朝政,设置幕府。此时的石虎就像当年的曹操一样,名义上为辅汉之臣,实际上却为篡汉之贼,只是时机未到,人心不稳,贸然废帝取而代之,必然后患无穷,所以石虎开始上演一场曹操那般步步为营、架空皇权的政治把戏。

    延熙元年即公元334年三月,石虎派石勒最初起兵之时的部将,即号称十八骑之一的郭敖和自己的第六子章武王石斌,率步骑四万大军再次西进清除西北反抗的残余势力,所过之处望风而降。于是石虎将秦州今甘肃天水地区的三万户民众强制迁往今山东和山西等地。当时有个叫陈良夫的长安人逃奔至黑羌,唆使活动于今陕西关中北部地区的北羌王薄句大趁机劫掠临近的北地、冯翊地区,石虎二子章武王石斌和乐安王石韬遂率军将其击败,薄句大仓皇逃奔马兰山,郭敖本想率军乘胜追击败兵,却反而为溃散之兵所败,所部损伤殆尽,致使本占据有利形势的石斌等人,也不得不收兵返回所据之城,而身处襄城的石虎闻知军情如此,遂遣使者于军中处死了郭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