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5章循规蹈矩也有千变万化-第3/7页

加入书签
        圆型的这种毡包,对寒风的承受力和抵御能力要比其他任何形状都优越。毡毯墙围成圆形,而包顶也同样是半圆形。当风雪来临时,包顶不会有积雪,就算是夏季的大雨冲刷,这种包顶同样也不会存积水。就算是暴风雪,也很难吹翻圆形的毡包,因为风在吹过毡包的时候,反而会在毡包周边形成一个低压区,会将毡包向下压而不是向上掀,所以比带有屋檐的华夏房屋更抗风。

        斐潜没有拒绝皮毛的温暖,也同样不会拒绝毡包的使用。所以在平阳左近的军营之中,基本上都是这种毡包,而类似于山东的那种三角形,或是四边形的帐篷,就相对较少了。

        斐潜将骑兵的主力都留在了关中,一方面是减少陆地运输粮草的困难,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预防关中有什么突发的事件。

        如果说斐潜将主力挪动到了河东,除了会给河东带来巨大的粮草补给的压力,像是当下平阳左近的这些毡包也是需要大量的物资进行建造的,以及每日消耗的粮草炭火,都是需要通盘考量的。

        战争,永远都是需要统筹安排的,不管是什么时候,只会allin,并不是一个好的策略。

        曹军以为斐潜会半渡而击,但是实际上斐潜根本就没想过要依靠大河来作为防御屏障。

        因为大河就像是埃及的尼罗河一样,定期的泛滥导致河岸很不稳定,泥沙的堆积也同样会使得自重超过半吨的战马有陷足的风险。就算是寒冷将地面冻硬,也需要考虑中条山南面的那些巨大沟渠的问题。

        大河在龙门渡是冰封,但是在风陵渡及其下游一段距离是浮冰状态,而那些锋利的碎冰,会很容易就划开战马的马腿,使得战马损伤无谓的增加,所以斐潜干脆就打一个纵深策略。

        曹操看着像是有纵深,但是他实际上没有。

        斐潜这里看着好像是运城盆地之后就是临汾平阳了,但是实际上斐潜还有纵深。

        这个局面,异常的有趣。

        斐潜此时正在平阳侯府内,凭栏眺望。

        来到这个时代后,他最不习惯的就是冬天。虽然他有特权能在家里和公事房用炭火取暖,但出门办事依旧是很寒冷的,而且在外不是随时都有取暖设备,常常会冻得浑身发抖。即便是斐潜挖煤,造出了蜂窝煤炉,生活条件是得到了一定改善了,而且又种植了棉花,也有毛线工场,但御寒衣物的价格依旧很高,冬天冻死人的事情依然还有。

        那么,反过来看,曹军能有足够的御寒衣物么?

        斐潜表示怀疑。

        所以,曹操是在行险。

        或许,老曹同学啊,赌性依旧。

        这样是不对滴!

        斐潜微微的叹了一口气。

        终究是走到了这一步。

        曹魏集团,是大汉中原地区最为强大的武力,如果不是斐潜到来,他们会横扫整个的北方,进而在二十年后逐渐的收复川蜀和江东,重新一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