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匈奴使者

加入书签


    ?

    大量的中原平民涌向九原,这些到达九原的平民全部都分配到了土地,而且依据九原国的政策,他们不需要向国家‘交’纳一颗粮食,在他们上面也没有盘剥他们的贵族,通过这些平民的口,中原更多的平民向九原涌来直接导致了中原少数地方劳动力的大量流失。

    除了吸引平民,吴忧还张贴了招贤告示。项烨招贤是不拘一格,不是完全依照后世科举那样凭靠文章来决定是否任用,他让人整备了许多具体的案例,这些案例牵涉到国家治理的很多范畴,由那些前来参加征募的贤人回答问卷,选择回答的最好的委以重任。

    一整套改革措施下来,九原国的官员几乎全换了一遍,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人口的增多,九原军的人数由最初的不足三万,迅速扩增到十五万,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后来新增军队完全没有作战经验,只能在训练中培养战斗技能。

    项烨十分重视神‘射’营和天机营的建设,将来与匈奴作战,若是用重骑兵对战,九原国一方面是战马品种不如匈奴,另一方面则是没有训练出强大的骑兵,在战场上必然是要吃大亏。若是依靠弓弩远程‘射’杀匈奴骑兵,等到匈奴骑兵冲近之后再用重步兵摆出的矛阵抵挡匈奴骑兵的冲锋,则会把伤亡减到最小。

    对重骑兵的建设,项烨从来没有放弃过,李鑫蓬的虎贲营所有训练几乎都是骑兵战法,项烨把所能筹备到的战马全部分拨给了他们。这支军队将来会作为奔袭匈奴的主力使用,项烨始终崇尚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他不会忍受一味的被匈奴人进攻,而自己却只能被动防御。

    九原国踏上兴盛的道路仅仅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这还要归功于项烨是个从两千年后来到楚汉时代的人。他把后世的治国经验与当代的现实进行了‘揉’和,选择了一条折中的路线,自然能够鼓动百姓的生产积极‘性’。

    在采取新政的同时,项烨也不忘选择一批识字的人分配到各个村落里教孩童识字,同时他还让人编撰了为自己歌功颂德的书籍,对平民幼童灌输盲目的尊君思想。

    虽然让平民识字,但项烨却始终认定一点——民不可使之智,老百姓想的越多,政权也会动‘荡’。若是百姓有了独立的人生观,到时哪怕一个小小的疏漏,都很可能引发一场风‘波’。他必须要从源头抓起,将一种尊君的人生观灌输到百姓的思想里。

    九原国快速的发展势头让周边的诸侯感到十分不安,燕赵等国全都派了大量驻军囤积在边境,防备着正在崛起的项烨。

    对燕赵这些诸侯,项烨根本没多做理会,他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匈奴。如今匈奴才是他的心腹大患,在刘邦离开汉中之前,他必须击溃匈奴,把大军调到中原战场上,帮助项羽打胜楚汉之争。

    在项烨致力于发展九原国的时候,匈奴冒顿单于也开始注意起新崛起的九原国。

    中原物产丰富,且百姓是以从事农业为主,匈奴人每次抢掠,都能掠夺许多他们生存下去所必须的物质,若是九原国强盛起来,匈奴就将失去这个天然的仓库,匈奴人的生活就会越发的困苦。

    自从实施新政以来,项烨除了晚上会回王宫休息,白天的时间几乎全都是领着一群将军在九原城郊外狩猎。

    匈奴人擅长使用骑兵,九原国虽然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但由于周期太短,粮草和钱财都没有有效聚敛起来。想要与匈奴开战,无论军事还是财力上,都难以支撑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项烨要的,就是趁着匈奴还没来找他的麻烦,赶紧发展经济和军事。其中对弓弩手和骑兵的训练更是重中之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