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赤白纱侵,顽固倔强

加入书签


    哪知道秦桧很谦虚。赶紧冲赵榛摆手谦让:“哪里,哪里。殿下谬赞!下官不过拾人牙慧罢了。殿下忘了?下官本是言官。平日,总能了解一些谏言进语。所说的,不过是朝中大臣们的公论。”

    赵榛听他方才一番话颇有见解。不管它出处,难免又赞颂了几句。

    得到赵榛的赞许,秦桧似乎高兴了不少。一改方才的谨慎,调门提高了:“再者,依下官看来,折彦质亲自驻守汜水,也有几分不得已而为之。”

    “哦?为何如此说?”

    “殿下有所不知。这几天,朝中参奏折彦质的折子如潮水一般。殿下想必有所耳闻,粘罕在侵取隆德府(今山西长治)后,重兵围攻泽州(今山西晋城)。折彦质为河东河北宣抚副史,率十五万大军北上救援。岂料到他未战而溃?与金寇未经一战,大军溃散,奔逃到黄河南岸。如今,河东只留泽州一座孤城。折彦质统兵无方,指挥不力。致河东局面再也无法收拾,满朝愤然。已有大臣上书,请斩折彦质。如果不是官家力排众议保他,只怕……”

    秦桧顿了顿。

    “故下官猜测,折彦质目下别无他法。只有身先士卒,全力阻挡金寇渡河,才能将功赎罪。避免祸端。”

    秦桧提到群臣参奏折彦质一事,赵榛不清楚。但他又提及目前战争形势,赵榛却洞若观火。

    粘罕的西路军,沿着河东即太行山西一线,一路攻城拔寨。泽州是兵出太行的最后一道雄城。金军如果不攻下来,将危及南下的粮道。粘罕无论付出何种代价,此城势在必得。对宋朝来说,也是这般道理。一旦泽州有失,河东尽在金人掌握之中。所以,赵桓拼拼凑凑十几万人马交给折彦质,意正在此处。

    可惜,庙堂之上既不懂兵,也不识人。武断地认为金人乃蛮夷,未经开化,有勇无谋。现实却是,金人不仅凶残,而且狡猾。天生战争天赋,战争艺术炉火纯青。在战略意图上,金人之所以围攻泽州,既要清理南下的障碍,又要消灭北宋有生力量。一石二鸟。故金军对泽州围而不打,示宋以弱。希冀围城打援,一点点吞灭宋朝实力。

    年初,李纲领命率兵支援太原,最终兵败。实则正是金军贯彻此战争意图所致。宋军不知不觉中,堕入金人的圈套。

    这些天,赵榛始终研究宋金之间战争,有所体悟。可惜,阖朝上下、文武百官,没有一人真正关心此事。如此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却被当作党同伐异的手段,成为罢黜流放李纲的借口。

    此次,金人说不得又是故技重施。可惜,昏庸的赵桓率领无能的中枢大臣仍无察觉。

    “唉……”

    想到这,赵榛不由地轻叹。

    秦桧以为自己打动了赵榛。眉宇间,忍不住飞扬几下。又赶紧屏住内心得意,隐去脸上自得之色。继续道:“折彦质如果守住黄河,不过是以功抵罪。弥补之前救援不力罪责。如果守不住,此生便如此了。能保得性命亦算侥幸。”

    赵榛点点头,对秦桧的判断表示认可。

    这也不算什么玄妙的事。成王败寇。俗世向来以结果论英雄。

    秦桧见赵榛始终未反对自己,似乎有所触动。思虑了片刻,鼓足勇气道:“殿下,下官有一建议,不知当不当讲?”

    见赵榛应允,秦桧勒马挤到风追雪边上。风追雪不喜欢被挤在身旁,一甩脖子,打了个响鼻。露出大牙,想咬秦桧的马。赵榛急忙扯住缰绳驭住风追雪。秦桧的马也是雄俊大马。两马并排,在气势上丝毫不输于风追雪。

    秦桧骑在马上,似乎比赵榛高了小半个头。斜抵着眉眼,对赵榛小声道:“殿下,李宣抚的大营在北边的滑州(今河南滑县)。殿下如果意在军营中盘恒几日,不如去李宣抚的营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