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与金人约法

加入书签


    赵榛又指向北边:“村北头有个二郎神庙。结构完好,不漏风,不漏雨。我看,可让老少妇孺住进去。里面点上炉火,非常温暖。比帐篷里好很多。青壮小子在屋外搭起帐篷,凑乎一晚。想来没什么大不了!”

    刘心隐、董策等人急忙上前劝谏。赵榛扬手阻止。

    “这么定了!诸位听从董统领安排,各自确定帐篷位置。再到刘教授处领取物资。”

    说完,赵榛离开了人群。

    几神祠前,个小太监靠着南面东首边那一面墙外,画了几条线。扫干净积雪。忙忙碌碌,为赵榛搭设帐篷。

    不一会儿,撑起来帷帐。牛皮制作的帐篷,外面又盖了油布。背靠神祠横墙。有门有窗。赵榛进到帷帐里。案几、折叠床榻、火炉、灯烛……应有尽有。有些陈设,较之现代物件还要精细。

    心中十分赞叹。古代生活,并非自己之前狭隘的理解。古人的智慧,不遑于现代人。虽是古代科技,但用品齐全,出行的种种需求均能得到满足。且颇有创意。

    赵榛榜样在前,其他人还有何话说?

    片刻之间,村中竖起了大大小小数十顶帐篷。多傍着村舍的横墙山墙。人员进进出出。搬着床凳铺设。几个眼力快的,将神祠前的铁香炉清理干净。搬到自己的帐篷里,堆上满满一炉的柴火。点了之后,比起帐篷中挖火塘,美观整洁不少。后下手的连连跺脚,追悔不已。这些人便得意地哈哈大笑。

    漫天风雪,但是热火朝天。

    老少妇孺住在神祠里。

    赵榛帐篷后面有个窗,正对着神祠东边的窗子。窗纸破烂不堪。赵榛循着窗洞,往里看去。内里安排,井井有条。床卧齐全,炭火旺盛。大人在拍打清理雪花,小孩儿异常兴奋。在榻上与地面来回打闹。

    凭心而论,刘心隐几人确是得力之人。计算地毫无差池。常规的粮草物资不说。风霜雪雨、餐风露宿、路途延迟、防火防盗……凡是能想着的,一并都计算到了。木炭、雨具……甚至打猎钓鱼的工具,也准备了不少。为着预防突发情况,手上有些应急的器具。

    赵榛心中自是非常满意。不住地点头。

    忽然之间,生出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有双眼睛盯着自己。赵榛数次沿着窗户,四下仔细寻找。但是,一无所获。只能怅然若失地回到案几旁,坐下。

    天已过晌午。

    众人忙着烧水做饭。村子里,飘散着香味。那是米饭与油脂的人间气息。

    借此闲暇,赵榛方得到片刻从容。清晨时分,他临时决定了一桩事,需要抓紧完成。

    刘心隐在东九里亭前记录了一些名单。此时,已经交给赵榛。自愿报名了不少人。赵榛让挨个来到跟前,逐一了解。最终,选了两人。

    最受赵榛青睐的是沈星。

    沈星与沈汉,虽是亲兄弟。但是,二人实为两种风格。沈星偏文,沈汉偏武。赵榛询问了一番,知晓沈星已经身具功名。三年前,朝廷重开科举考试。沈星一举中了会试举人。今年,本是大比之年。战争在即,只怕要耽误了。相比之下,沈汉在官学中读了几年,始终无心问学。诗书文章,毫无长进。沈汉平时喜欢耍枪弄棒,偏爱武备之说。他本想转到官学的武士斋舍,专修武备科目。奈何沈充不同意。所以,至今身在草莽之中。宋朝看重功名学问。如此来看,此兄弟两人在功名上如云泥之别。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

    众人当中,沈星表现沉着冷静。胸有城府,宠辱不惊。赵榛自觉他是完成任务的最佳人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