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闵一得:学综三教 治身医世1

加入书签


在重振正统道教,弘扬龙门派道统方面,王常月、刘一明和闵一得这三位可以说劳苦功高,成绩突出,够资格颁发突出贡献奖。下面就具体看看闵一得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有哪些。

   姓名:闵思澄,名苕旉(敷),字补之,号懒云、小艮,道号一得

   籍贯:浙江吴兴(湖州吴兴区)

   出生时间: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十二月初二

   去世时间:道光十六年(1836年)十一月初十

   主要贡献:扩大了龙门派在江南的规模和影响力,开创龙门方便法门

   主要着作:《金盖心灯》《古书隐楼藏书》

   闵一得祖上是吴兴的望族,虽然这并不是他事业成功的关键,但是道友们都清楚,没有经济基础在多数情况下是真不行的,上品无寒士嘛。按惯例,因为闵一得是名人,所以出生的时候也得有异象,就算没有也得有,反正这件事早晚有人负责……等等,闵一得是哪一年出生的?

   之所以有这一问,是因为闵一得是哪一年生的还没有定论,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乾隆十三年(1748年),二是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相差了十年。双方引经据典,各有大量证据,有的是通过各种资料分析推断而来,有的则称是直接证据,但是都不怎么令人信服,因为在一些细节方面都有解释不通的地方,搞得闵一得的生平写起来都有些困难。

   这里暂且按照他生于1758年来讲吧,当然并不是意味着他就是这一年出生的。

   书归正题,那么闵一得出生时有什么特别的事儿发生呢?据他自己说,当然他肯定是听家里人说的,他出生那天,母亲梦见一盏三尺多高的红灯笼从天而降,于是赶紧小心接住捧住,打算拿进屋里面,结果肚子一疼,闵一得就降生了。

   当时他爹闵大夏正在书房里看书,火盆烤着暖洋洋的,就有点儿犯困。突然书房门被人推开了,进来一老两少三个道士。老闵同志还有点发懵,心说这三人怎么这么不懂礼貌,进别人屋怎么不敲门啊。再说了下人们都哪去了,看来工作纪律得抓抓了,明天都得开除几个。还没等开口问呢,一个小道士递过来一张大红的名贴,上面地址、电话、职务什么的全没有,就一个名字“贝懒云”,显然就是这个老道士了。

   姓贝的这个老道挺着急的样子,什么话也没顾上说,行了个礼转身就往卧室里闯。老闵同志一看真急了,哎哎,这可不行啊,我老婆还在屋里呢,虽然你是个方外之人,年纪也不小了,那也不能往里闯啊!于是也不顾桌子翻椅子倒就要去拉老道,此时恰好仆妇来敲门,这才发觉原来是做了一个梦。仆妇进来给老爷道喜,说夫人刚生了,恭喜老爷喜提大胖小子一枚。

   等到前前后后都忙完了,安稳下来以后,这一天夫妻二聊起了儿子出生前做的梦,老闵同志感觉此事不简单,我们这儿子可能、大概、说不定大有来历,我得去查查。经过仔细查找,亏得老闵上学时基本功扎实,平时又喜欢看书,终于查到了这位贝懒云的资料。那是一本很小众的《洞霄宫志》的书,里面记载了一位南宋高道贝大钦,号懒云,奉诏主持洞霄宫这件事。夫妻二人最终达成共识,嗯,我们的儿子一定是这位洞霄宫的贝懒云投生来的,这就是闵一得那个懒云名字由来。

   闵一得从小就体弱多病,而且膝盖发育不良,到9岁时还“弱于行”,每天看着别的小伙伴在阳光下奔跑打闹,他却只能在家里读书,所以他看的书比一般人要多得多,后世给他的评价中有一个关键词:博学。

   因为家里不差钱,儿子的病肯定是要四处求医问药想办法治疗的,虽然一直没有治好,父母一直没有放弃。这一天,老闵听说天台山上的桐柏宫里有仙人,只要心诚,这点小病绝对能治。于是,闵大夏就满怀希望地带着儿子来到了桐柏宫,烧香、磕头一套流程下来,恰好遇到了龙门派第十代传人高东篱。

   接下来具体经了哪些剧情没有记载,总之闵一得就拜在了高东篱门下皈依了龙门派,从这一年开始计算“道腊”,就是当道士的年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