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内丹西派李西月 下

加入书签


据清代黄榕主持编修的《乐山县志》记载,咸丰丙辰五月初八晚上,李西月正在和族人一起聚餐,忽有所感,随口说:“儿女英雄债,从今一笔勾。”

   大家听了不知其所以然,不待别人询问,李西月又说:“清风明月,才知是我。”当晚寅时,应该是初九的凌晨,李西月坐化了。

   李西月坐化的情节,各种文献记载的都差不多,基本上说是他初八晚上和族人吃完饭后不久坐化的,由此可以推断这个寅时应该是初九凌晨,或者就是初七晚上和族人吃饭,初八凌晨坐化。总之当时的李西月年纪还不大,仅仅五十多岁,当然了,在古代五十多岁也是眉毛胡子一大把。据说当时的李西月看起来就像三十出头的壮年样子,且死后“异香满室者七日”,大家当然就把这些奇妙之处归结于他是修道有成甚至已是仙人之体的原因了。

   不知道是弟子门人有意造势还是什么,不久有消息传来,称当日卯时,李西月“现仙容于自流井”,自流井就是今天的自贡,虽然和乐山两地相邻,但是两三个小时就出现在一两百里之外也显得很神奇了。此后一段时间,李西月“飞升后显迹甚多,不能尽述”。

   李西月虽然活得时间不算久,但是他为中华道教发展留下了大量的珍贵着述及传承。他的主要着作有《道言十五种》,《九层炼心》,《后天串述》《文终经》,《后天串述》《三车秘旨》,《道窍谈》等,后人把这些着述集结成了前面提到过的《圆峤内篇》一书。

   李西月还有另外两部重要的作品,一是他把吕洞宾的一些作品删订成为一部《海山奇遇》,二是把张三丰的着述删订成一部《三丰全集》,这两部书前面都提到过了,不再多说。

   西派的传承,如果按李西月所说来自吕洞宾和张三丰,那么大体可以列出下面这个谱系:

   太上道祖老子—东华(少阳)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孚佑帝君吕纯阳—陈抟—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李道纯—张三丰、郑朴山—李涵虚祖师—吴天佚、周道昌、李道山、银道源、刘振民。

   李西月作为实际上的西派创派初祖,下面的二代弟子主要是吴天佚一脉有传承记载,是西派的二祖,大体的传承如下:

   二传:吴天佚(三传汪东亭、柯怀经、柯载书、柯葆真、李云岚、周俟夫)。

   李道山

   周道昌

   银道源

   刘振民

   三传:汪东亭(四传徐海印、魏尧、蔡潜谷)

   柯怀经(四传孙吉甫)

   四传:徐海印,原名徐颂尧(五传李仲强、陈宗涛、徐竹茂)

   蔡潜谷(传陈天乐)

   五传:李仲强(六传吴君确)

   六传:吴君确(七传马炳文)

   七传:马炳文

   由于不能插图,传承谱系看得不是很直观,实际上用图的话效果最好,道友们将就着看吧。

   二祖吴天佚这一脉的传承为:吴天佚—体山真人汪东亭—徐海印—李仲强—修真山人吴君确—马炳文,可以依次称为三祖、四祖……。

   吴天佚还传有葆山真人柯怀经、柯载书、柯葆真、李云岚、周俊夫等,和汪东亭还成立过一个叫“八人谈道会”的小组织,不但相互交流丹法,共同学习,还经常到上海等地传法,正是由于他们的活动,才使西派一直没有中断传承。

   关于二祖吴天佚还有一点疑问。据记载,吴天佚是在西安东岳庙遇到李西月后拜在门下的,经人考证,那时候李西月已经羽化了,所以学术界对吴天佚是否得了李西月的亲传一直有些争议。有些道友会说了,也许是得到了李西月的手稿自学成材的,这种可能性就不大了,因为西派的大量秘诀是口传的,只看书是不可能学成的,通过他这一脉弟子的成就看,只有得到李西月的亲传才可能。

   据吴天佚的再传弟子四祖徐海印的《天乐集》中记载,西派有一个教外别传的分支,称为“身外虚空”派,就是吴天佚传下来的。这一分支的丹法是纯清修的,其功法和陆西星在《玄肤论》中提出的创鼎于外一致,又和李西月的《三车秘旨》中的口诀心法都相当契合,所以学术界把它作为了西派的传承分支。为什么要提一下这个分支呢,因为经过汪东亭,特别是徐海印的弘扬后,直到今天,国内外还有一部分修炼“身外虚空”丹法的人存在,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吴天佚的确是李西月的弟子无疑,否则也不会掌握西派的口传秘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