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内丹东派陆西星 下

加入书签


嘉靖四十三年时,侄子陆律考中了贡生,未来仕途一片光明,好友陆续高中离乡,现在连侄子都后来居上考走了,陆西星没有什么感慨是不可能的,所以在《金丹就正篇》序言中陆西星表达了对仕途的无奈,对仙道的渴求。此时,陆西星对老庄也开始了深入研究,由于内丹理论已成,所以他开始注解《道德经》,并加入自己的丹道理论。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闰十月,陆西星闭关三个月,完成了《老子玄览》,就是《老子道德经玄览》的写作,可惜还是没钱付印,直到14年后才有人捐助印成了书。

   道友们都知道,《老子》并不是一部丹经,不过并不妨碍内丹人士把它当成理论的渊源,其实就包括魏伯阳和张伯端。陆西星同样认为《老子》就是内丹性命双修的开山之作,说它是“性命之极至”,“朔大道之宗,穷性命之陷,完混沌之朴,复真常之道”,所以他首先“参以丹经”完成了这五千文的注疏。

   参与了《封神演义》作者成为话题以外,陆西星的这部《老子玄览》也被一些人拿出来说事儿了。那么这部作品又有什么问题呢?这得先介绍一个人——王道。

   其实,对于不是专门研究相关学术的人来说,陆西星也好,王道也好,一般人应该都不知道,他们都不是那种三岁孩子都知道的名人。说起这位王道,和他有关的还真有一个更有名的人——严嵩,知道他的人估计就多了吧。王道和严嵩都是京官,不过属于两个对立阵营,所以经常要和严嵩斗法。严嵩父子两人权势可以说滔天,阁老都不敢和他斗,更何况一般官员呢。王道却敢直接怼上严嵩,而且胜率还可以,不过他和严嵩之间那些事儿咱们不关心,这里要说的是王道曾经赶时髦,同样注解过《老子》,书名叫《老子亿》,在圈子里名气相当大,和陆西星的《老子玄览》可以说是姊妹篇。

   问题就出在这里,以日本学者三浦秀一先生为代表的一些人说陆西星的《老子玄览》剽窃了王道的《老子亿》。至于是不是真的,国内的大量学者表示不同意,也发文反驳,也有人表示赞成的,不过总体来说这件公案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有兴趣的道友可以了解一下,这里不多说了。喜欢老庄的道友,真心推荐看一看这二位的书。

   隆庆元年(1567年),陆西星已经50岁了,这一年他完成了《周易参同契测疏》,这是他在阴阳丹法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表明此时陆西星已经构建起了成熟的内丹理论体系。

   同年,陆西星还完成了《阴符经测疏》和《玄肤论》二书。

   《阴符经》前面专门讲过,《玄肤论》主要讲了陆西星的内丹学,二十篇,七千多字,后面再单独讲讲,这里先略。

   此后,陆西星又开始学习风律、堪舆地理,对风水很有兴趣的样子,也能理解。当然他自己的内丹专业丝毫没有荒废,隆庆三年(1569年)完成了《周易参同契测疏》,里面用到了很多人元阴阳丹法的理论。在序中陆西星表明了自己注这部丹经的态度:“释经之法,则如携儿入市,十步一顾,犹恐失之”,显然这是古人治学上的认真态度的体现,也是对这部丹经之首的尊重。

   隆庆四年(1570),陆西星《金丹大旨图》成书。主要讲了先天无极图、太极未分图、太极分阴阳图、阴阳互藏图等八张图,都是内丹的理论基础图式,序中说自己注此经的目的是:“故某所图述,根极化原,直指命术,举纲说约,大义昭然,要在不背于师旨。别为破论,以辟邪宗”。

   所说的“别为破论”,就是这一年写就的《七破论》,主要是针对内丹修炼中的反面例子加以分析,警醒作用明显。

   隆庆五年后,陆西星潜心着述,先后写成了《心印经测疏》《吕祖百字碑测疏》《邱长春真人青天歌测疏》《疑金丹四百字测疏》《入药镜测疏》《龙眉子金丹印证诗测疏》等。

   这三年是陆西星创作的高产期,专着一部接着一部,基本上完成了对入道以来所学所悟的总结。

   经过五年的沉淀,万历四年(1576年),57岁的陆西星开始专心注《庄子》,“三易岁乃脱草”,《南华真经副墨》问世,真可谓三年磨一剑。后面就直称为副墨了,至于“副墨”一词,取自《庄子·大宗师》“闻诸副墨之子”。为什么又叫南华真经,这一点前面也讲到过。唐玄宗曾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所以《庄子》又叫《南华真经》,另外还加封列子为冲虚真人,相应的《列子》也叫《冲虚真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