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道门硕儒张宇初 上

加入书签


无论在哪个朝代,龙虎山都不可能绕开,明清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天师就是张宇初,在前面讲道藏的时候简单讲到过他。

   姓名:张宇初,字子璇,号耆山

   籍贯:江西贵溪龙虎山

   出生时间:1359年或1360年或1361年

   去世时间:1410年

   主要成绩:整顿教规,规范戒律;援儒入道,传承老庄,发展道教理论

   主要着作:《岘泉集》《道门十规》《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龙虎山志》

   张宇初是42代天师张正常的长子,出生就意味着是下一任天师。史书对张宇初不吝赞美之词,说他自幼颖悟好学,博览群书,涉猎诸子。为了衬托他的成就,还说他是双瞳,面交二斗,有过目不忘的能力,所以学什么都简单,精通诗词歌赋这只是基本技能,其他的比如还擅长诗墨,写了不少诗,画技也很高。总之,学习对于张宇初来说就不是事儿,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余年未冠,知嗜学,有志儒,先君子之言,凡诗、书、六艺之文,悉尝记诵之”,可谓“学通百氏,道贯三才”。后人对他评价也都不错,宋濂曾称他“颖悟有文学,人称为列仙之儒”,还有苏伯衡、王仲缙、王朱植等很多人对其均不吝溢美之词。

   作为一个出生前就注定了未来的富二代,哦,应该是n代、官n代的人来说,张宇初的生平实在没有什么多讲的,只要按照经过几十代固定下来的生活、学习模式做就行了。

   简单把几个时间节点列举一下吧:

   洪武十年(1377年)十二月,老爸张正常英年早逝,作为长子的张宇初升级为天师,序号为43,开始了掌门人的生活。

   洪武十一年(1378年)应朱元璋之约访问南京,见面礼收了不少。第二年二月,被老朱敕封为“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大真人”,领道教事,正式成为公务员。

   洪武十六年(1383年),因公出差来到南京,主持紫金山的玉箓大斋。

   洪武十八年(1385年),再次因公出差来到南京,在神乐观主持祈雨。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再次因公出差来到南京,成功忽悠朱元璋出资重修龙虎山上清宫。这可不是千年天师之家修不起一座道观,而是由皇帝出钱那叫敕造,皇帝是后台,根本不是钱的事儿,那是荣誉,倍有面子。

   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主持重修道藏,前面讲过了,这里就不再讲了。

   永乐五年(1407年),在朝天宫建玉箓大斋。

   永乐四年和永乐七年,受朱棣所托曾经两次去找张三丰,前面也讲到过,结果自然是无功而返。

   关于张宇初的生平,时间上有一两年的误差,各种文献上记录的时间不一致,在前面也提到过这个问题,道友们清楚就好。

   下面主要通过《岘泉集》粗略地讲一讲张宇初的道学思想,总结起来就是以天人一致的宇宙观为基础,以老子的虚无思想为核心,“贯综三氏,融为一途”,主要分享一下他对道、心、性三个方面的理解。

   张宇初生活在三教融合的呼声最高的时代,当然主要是在道教界,佛儒可没什么强烈的需求。对于道教来说,只有三教融合,才能改变现状,这也是涉及道教生存的话题,特别是宋、明儒学思想的巨大发展转型期,原来是选修课的儒经、佛经成了必修课,炼丹养性都得蕴含禅理,再加点忠孝伦常当作引子或辅药。作为道教界两大龙头之一的龙虎山的带头大哥,张宇初自然不能违背这种大势,就算他从小聪明,过目不忘,也很辛苦的,真有点同情他。

   经过唐代的重玄,宋儒的理、气思想的加入以后,特别是张载以气言道、二程以理言道、朱熹进一步把道升级为客观精神体,陆九渊也不示弱,说道在心中,是主观精神体,总之江湖上都在研究道、解释道,按理说这是好事,道家也说万物均可以纳入道中嘛,这正好是一个证明。可是,这样一来大家对道反而更难理解了,本来就是个虚、无的,形而上的东西,再经过这些大人物加上了各种不同的,甚至矛盾的解释,别说升斗小民了,就连学历低点的道士都一脸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