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张三丰说:凝神调息,调息凝神

加入书签


下面就结合具体的内丹功法,讲一讲张三丰的内丹理论。具体的功夫可以分成两大阶段:筑基炼己和性命双修。

   前面讲过筑基的功夫,也讲过为什么要筑基。由于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受到后天的各种影响,使先天的身体、精气神受到了耗损,而这种耗损还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越来越严重,直至死亡。追求长生或者长寿,首先要返回先天状态,否则就谈不上进一步,而补回耗损回到先天之体的过程就是筑基。

   对于如何补回耗损的精气神,特别是年纪偏大的人,这一步就更为关键。张三丰有一首《后天筑基》诗:

   气败血衰宜补接,明师亲授口中诀。

   华池玉液逐时吞,桃坞琼浆随日吸。

   绝虑忘思赤子心,归根复命仙人业。

   丹田温暖返童颜,笑煞顽空头似雪。

   本质上,张三丰的筑基功夫和前面讲过的基本一致,无非就是扫除杂念,寂灭情缘,从调息、呼吸、打坐、意守丹田到冲关、通脉,同样是百日的功夫。筑基是修行的前提,杂念越少,摒弃得越早,则得丹越早。

   不过,张三丰明确地把筑基和儒家在伦理道德方面的践行联系了起来。在他看来,道家讲究积阴德,德行为先,阴功为本,二者如果划个等号,显然至少是一个好人才有资格筑基修道,所以张三丰认为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这些东西真的对修仙得道有帮助。

   在《无根树》中,张三丰还有一套着名的“阴阳栽接法”,是这样讲的:

   无根树,花正微,树老重新接嫩枝。

   梅寄柳,桑接梨,传与修真作样儿。

   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来有药医。

   访名师,问方儿,下手速修犹太迟。

   这可不是讲的园艺学的嫁接技术,而是借这种嫁接技术使人的身体能够返先天的思路。

   炼己和筑基是没办法割裂划分的,丹法的东西前面讲过不少了,这里所说的炼己实质上是元神和元气相交的功夫,也可以说是坎、离或者说内药、外药相交的功夫,说法虽多,但实质是一致的。

   为什么说是炼己呢?

   十天干戊和己的五行为土,而戊土和己土又有阴阳之分,一个阳土一个阴土。戊土是阴里含真阳,己土则是阳里育真阴,二者一动一静,相合就是坎和离相合,也就是元神和元气相交,就是前面讲的铅、汞,所以丹法里叫炼己实际上就是炼内药。

   肯定有道友会问,戊和己都是土,为什么不叫炼戊呢?用阴阳理论来解释,己是阴土,内含真阳,修炼就是为了强化那点真阳,把体内的阴性的、后天的杂质全部炼化掉,把耗损的精气神补回来,最终得到纯阳之体嘛。张三丰说:“炼己只是养元神”,就是修心、养性、炼神,最终返回先天。

   前面还讲到过道家修炼中的顺逆问题,钟吕讲,陈抟更讲,顺着就是凡人几十年的生老病死,只有逆着才能长生、成仙。

   筑基和炼己没有明确的界限,都是修炼的基础功夫,不过筑基偏命功,而炼己更偏重性功方面的修炼。在《玄要篇》中说“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心修自然丹信至,性清然后药材生。”

   同样都是性命双修,南北二宗却不相同。北宗主张先性后命,南宗主张先命后性,这些在前面讲过。之所以不同,这和南方、北方的自然环境、水土、饮食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以前讲过“四象五行皆藉土,九宫八卦不离壬”,北方人重土,南方人重水。北宗,成员自然多是北方人,牙好胃好,吃嘛嘛香,大鱼大肉尽管来,就是吃的好,身体就好。北宗认识到长生不死的主体不是阴滓色身,而是真性本体,于是以坚韧的意志品质苦修炼性以达大道巅峰。

   从修性入手进行修炼非常难,所以必须有类似苦行的修行才能炼出真性本体。经常有人会问,和尚都是要出家,守好多戒律的,那么道士要不要出家?能不能结婚?之所以有这种疑问,是因为有的道士需要出家持戒,而有的又不需要。别的不说,北方的全真道士是需要到宫观里出家的,是不能结婚的,也有很多的戒律要遵守。而南方的正一道,就可以结婚,可以在家修行,当然也有很多戒律要持的,并不是很多人想的不持戒。之所以有这种区别,也和先命后性和先性后命的区别有一定的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