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当道教遇上北方的王朝更替 下

加入书签


第二阶段1161年-1189年,即金世宗统治时期。

   真正让金强盛起来的是金世宗完颜雍,他在位有29年中,开创了“大定盛世”,道教也在他统治时期得到了飞速发展,是三大新道教爆发式的发展阶段。

   金世宗早年的确是信奉过道教和佛教,这里面有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儒学思想的影响,也有来自母亲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地位的提高,特别是世宗即位以后,对道教和佛教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颇惑之,旋悟其非”,这是他自己说的话,说明了他开始不再信奉佛道了。

   1162年,世宗的一条“诏免二税户为民”的命令,在维护了金人的统治和利益的同时,对佛寺经济的打击却是沉重的,进一步说明了他对宗教的态度的转变。

   世宗的头脑可以说远超完颜家的先辈们了,甚至比绝大多数汉人皇帝要高明。他的政治眼光相当高,不仅不歧视南人,而且还拉拢、重用南人,特别是地主阶级、文人士子,因为他们对于金人的统治都有用。对于道教,他同样基于政治的角度,对于高道名道、道门首领以拉拢、安抚为主,对于底层的道教信众及道教体系则严格管理,真是两手抓,两手都非常硬。

   在拉拢道教高层方面,1167年,世宗诏见大道教创始人刘德仁,安排他住在了中都的天长观里,赐号东岳真人。1169年,专门为太一教的汲县祖庭赠下了“万寿额碑”。1186年,又请来了太一教三代祖师萧志冲来天长观小住。

   对于全真教则接见较晚,1187年十一月诏见玉阳真人王处一,1188年二月,又请来了长春真人丘处机主持万春节的斋醮仪式,直到八月才让这师兄弟二人带上十万钱离京。世宗临死前还诏见王处一,王处一于1189年正月初三赶到时,世宗已于初二那天提前闭眼,二人最终没有再见上一面。

   经过了皇帝的接见、招抚以后,北方这三个新兴道教得到了迅速发展。太一教得到“万寿额碑”以后,“声教大振,门徒增盛,东渐于海”。刘德仁被皇帝接见回来以后,大道教“传其道者几遍国中”。全真二子从中都回来以后,《紫微观记》描述了全真教“南际淮,北至朔漠,西向秦,东向海,山林城市,庐舍相望,什百为隅,甲乙授受,牢不可破”,“东尽海,南薄汉淮,西北历广漠,虽十庐之邑,必有香火一席之奉”,可见发展势头如何之猛。

   凡事过犹不及,民间宗教发展如果过度,必然会引起统治阶级的警惕,最终会发生限制甚至毁佛灭道的悲剧。1173年大名和尚智究起义,1174年四月,世宗就向大臣们表示修那么多寺庙完全就是浪费钱财,绝对是脑袋进水了,是到了限制的时候了。大定十五年(1175年),世宗宣布禁止“农民避课役为僧道”,大定十八年(1178年),下令“禁民间无得创兴寺观”,大定二十五年又数次下令民间禁止私自修建寺庙道观,禁止私自出家,只不过那时候的执行力差了很多。

   晚年的世宗对人世间有了更多的留恋,对长生也产生了一些期望,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他在上京出差的时候,留守的皇太子完颜恭的突然病逝、对他又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国事的压力、迟暮之年丧储之痛,即便这样都没使他迷信佛道,反而是对儒家的天命观非常认可,相信只有上天才有权对人的进行奖惩,所以说世宗继位以后一直把道教视为了一种政治工具,一手胡萝卜重点拉拢,一手大棒加强管理,世宗对待宗教的清晰认识的确是少有人比。道教在世宗统治时期,以三大新道教为代表的道教如燎原般的迅速壮大,成为道教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

   第三阶段是1190年到1120年。

   金章宗是世宗的孙子,他在位期间金国国力由盛转衰,此时的道教发展势头引起了上层集团的恐慌。读了些史书的女真贵族们也知道当年张角、孙恩、李弘之流的利用道教起义的事情,加之财政一直赤字,地里也收不上来粮食,老百姓看起来越来越不安稳了,没准哪天又冒出一个李角、王恩之类的拿宗教来反抗他们,于是金国加强了宗教的管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