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当道教遇上昏君 上

加入书签


北宋第七任老大宋哲宗赵煦是1085-1100年在位,虽然在位达15年之久,但是只活了25岁,虽有大志可惜命短,连个儿子都没有留下,于是向太后就强行立了哲宗的异母弟弟端王赵佶。

   按照封建礼法,这个皇位本来轮不到端王赵佶的,他是神宗的第十一个儿子,还不是太后生的嫡子,年龄上他没有申王大,血缘上又没有简王近,除了会风花雪月,政治上相当于白痴,当时被宰相章惇评价为“轻佻不可以君天下”的他又是为什么得到了向太后和一干权臣的支持的,总是让人感觉里面有不可见人的猫儿腻。说到底,徽宗的皇位来得终究是不合礼法,行祖宗之意也好,兄终弟及也罢,怎么也得搞来一个冠冕堂皇的、说得过去的理由掩住天下的悠悠众口,这就为他以后的崇道埋下了伏笔。

   要说这位徽宗除了不会当皇帝,诸事皆能:书法一绝,一手瘦金体艺术价值极高;擅长于花鸟画,尤其是鹰和鹤,自成院体;喜欢体育运动,特别爱踢足球,当然那时候是叫蹴鞠;喜好诗词,传世宋词颇有李煜之风……奈何,上天和华夏人民开了一个玩笑,偏偏把他摆到了最不擅长的工作岗位当了宋朝的皇帝。

   可想而知,他在位期间,内部奸臣当道不用说了,着名的六贼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把持朝纲,基本上是和《水浒》里讲的差不多,官民矛盾激化,黑暗程度自不必言,要不然也不会有方腊、宋江的起义。

   外部呢,不但没能把握金灭辽的大好时机想着去收复幽燕,在金国立国进而消灭了辽国后大举南侵,徽宗同样全然不当回事,以至于最后靖康之耻,父子两个打包被金人掳到了东北,直到五十四岁时死于五国城,就是现在的哈尔滨东部,至今还有五国旧城遗址。

   就是在这样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这位皇帝依然没有想过治理国家,一直沉迷于崇道之中,和一干权臣、太监和道士们玩起了神道设教的游戏,幻想着通过神化自身来“厌服天下”。

   徽宗崇道可以粗略地划分成两个阶段,1102-1110年,就是崇宁、大观时期为第一阶段,1111-1125年,政和、宣和年间为第二个阶段。

   徽宗虽然很早就崇道了,但是直到第一阶段他还没有过度的佞道,只是与一些道士有着密切的来往。

   当他还是端王的时候,有一次下朝,在太史局供职的道士郭天信神秘兮兮地拉住他的袖子,还遮住了天空对他说:“王当有天下”,弄得端王心里七上八下的,不过感觉这位道士还蛮亲切的。等到徽宗真的称帝以后,对这位预言准确的郭道长自然是青睐有加了,“不数年,至枢密都承旨、节度观察留后”,连他儿子也得到了特殊提拔。要知道,在这么多不可能,而且没有一点可能的情况下,能预测徽宗未来当皇帝,这位郭天信当真有两把刷子。

   那位道友可能说了,也许是他是为了巴结徽宗呢?这其实不太可能,因为后来郭天信看不惯蔡京乱国,经常借着天文异象来攻击蔡京,蔡京被罢黜很大程度上与他有关,而且郭天信最后也是因为蔡京的党羽诬告而被贬后死于广东的。当时蔡京已经又重掌相位了,听说郭天信已死,一直都不敢相信,怕这位是玩假死,不一定密谋什么手段对付他呢,所以还专门派人去开棺验视了一番,确认事实后才长出了一口气。所以,郭天信的为人应该还算正直,至少能站在蔡京的对立面上,怎么也算是一个清官了,要说他为了自己的未来提前巴结一个只会玩的端王,怎么也说不过去吧。

   还有一位道士叫刘混康,他也是早期与徽宗有着密切关系的道士。这位刘道士别看名字不怎么样,实际上也是位名道,上清茅山宗一脉的第二十五代宗师。刘混康一直与皇室有密切的来往,早在哲宗时期就是皇帝的座上客,哲宗还曾经给他赐号洞元通妙先生。等到徽宗上台以后,对刘混康也非常尊敬,曾经多次诏进京来帮他化解难题,每次送他走的时候,不是赐印、赐剑,就是赏下大笔的土地田产、财货宝物。

   据说徽宗当了皇帝以后,子嗣一直不旺,这对于国家来说是件大事,也成了徽宗的一个心病。不久,刘混康来了,可以说是专程来为徽宗解决没儿子的难题而来的。徽宗一听大喜,赶紧请刘混康入座虚心求教:“老神仙可有办法为朕解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