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吴筠的修道思想 上

加入书签


除了诗歌以外,吴筠的着述传世的也不少,其中最重要的应该就算是《玄纲论》了。

   在《进玄纲论表》中说了说他的写作目的,大概是对当时的重玄思想以及流行的三洞经书这些道书的深奥难懂表示很不感冒,“难皟其奥,罕窥其门”,这不是自己束缚自己的发展吗,这些前辈们就没有想着道教的整体发展,非要让后辈们感觉是在看天书才能显得你们学究天人,水平很高吗?你们要是写得浅显易懂,让后辈们都能修成无上仙法,这是多大的贡献啊,所以他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对道教的理论总括纲要,让后来人能少走点弯路,所以就写了这篇《玄纲论》。

   《玄纲论》共三十三章,分上中下三篇,是吴筠最重要的思想着作之一。上篇主要是明德,涉及宇宙生成、养生、政治等多方面内容,多继承自老庄的思想,基本上是从宏观角度讲了道。中篇辩法教,主要从细微之处阐述一些炼养内容,涉及了道的次序,修道的关键和虚静无为的一些方法,算是从微观上讲道。下篇析凝滞,是以问答的形式进行答疑解惑,主要内容是神仙信仰等方面,比如怎么把有形的身体与无象的道相契合,怎么守静去躁,怎么息欲凝虑等。

   《玄纲论》总体是围绕什么是道来论述,开篇就解释了什么是道,“……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简单提炼一下吴筠的观点,首先,道是宇宙的根本,虚为的依托,造化的根本,神明的本体,天地的本源,所以道才至大至无,无形无声不可知,但又是绝对存在的;其次,道是至幽至静,万物由道而生,所以道是掌控万物死生的。不难看出,吴筠试图从本体论的层次来解释道的概念。

   吴筠认为道的“有”和“无”两种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怎么做到这种转化,“有无相同,以有契无,与道同一”,这又是修炼的关键,可以说是追求天道的总纲,相应的,一本武功秘籍自然也有修炼的总纲,吴筠总结为八个字,“以阳炼阴,守静去欲”,是不是有点熟悉?

   吴筠的修炼方法实际上恰好契合了内丹理论的思想,尤其需要说明的是,吴筠的思路为内丹理论的逆修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前面讲过道家的修炼是一种顺为人逆为仙的基本理论,当然传到现在一样也是这么认为的,道友们应该都熟悉的。现在,广泛出现在修真小说里面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虚,化虚合道”就是一个典型的逆修的过程,这也是内丹学的回归之道,逆反成仙之道。再比如道家着名的导引术“八段锦”,如果简单做八个动作的话效果实在一般,效果比广播操强不了什么,但配合呼吸、意念,把动作和气脉配合起来那就不一般了。那位道友也许问,你这说的和“逆为仙”有什么关系?这里不讲高深的,只说说简单的呼吸方法,比如第一段的双手托天,有兴趣的话您可以试一下,双手十指交叉手心向上,从腹部向上,到胸部时外翻再向上到头顶时手心依然向上,做这个动作时一般人的习惯都是吸气,不是一般人的请忽略。接着手指分开,手从两侧向下,再回到腹部前交叉,此时一般人习惯应该是呼气,同样非一般人忽略。如果您是这样做下来,效果当然也有,而且也不错,这是调理三焦经的,也是为后续七段做的准备工作,相当于跑步、游泳这些相对剧烈些的运动前的放松、准备活动,但效果也仅止于此,这只是“人”的层次,就是“顺为人”,要想达到道家的养生、延年甚至更高的追求,那就要变一下,也很简单,就是习惯吸气的时候呼气,习惯呼气的时候吸气,这就是“逆为仙”的最简单的做法。不再多讲了,有兴趣研究八段锦的道友下面再交流,这里不多说了。

   在这个顺逆转变过程中,吴筠说还要注意摒弃**,这同样是“逆”,人哪里没有**,这也是人后天成长中逐渐增强的,但要想修道,同样要逆过来,回归本真是关键,也就是说**和道是对立的,有我无他的关系,他的这个思想不仅被内丹学说所重点吸收并发扬,熟悉宋代理学的道友们可以想一想,他们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本质上是不是一致?另外佛教的六大皆空啊,各种持戒等等,仔细想想是不是同样是在克制人的自然的行为和意志?只不过宗教也好,理学也好,把这些东西提炼、升华了,成为了一种哲学层次的理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