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佛教的危机

加入书签


大家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咳,“三武一宗”吧,我们前面反复提到过的。这四位帝王因为都有过相同的灭佛经历而有缘走到了一起——联系在一起。下面将要出场的唐武宗李炎先生就是三武之一,而且也是推动唐朝道教发展达到第三次高峰的皇帝,还是唐朝崇道最深的一位皇帝,还是……算了,先这么多吧。

   不过,相比李炎的崇道热情而言,灭佛这件壮举反而让他更加出名,他的灭佛壮举史称“会昌毁佛”,佛教界称为“会昌法难”。

   先简单介绍一下李炎的生平吧,由于他并不是道教人物,就不给固定格式的简介了。

   李炎的上任皇帝是唐文宗李昂,上上任皇帝是唐敬宗李湛,三人是异母的亲哥仨,李炎排行老五。想当年文宗为了选接班人、立太子也挺难的,各种斗争,曲曲折折的,反正选上谁谁死,宫廷戏就不说了,没想到最后却被手下人偷着把这个五弟给折腾上了皇位。

   两个哥哥皇帝当的都不怎么样,统治时期,把国家搞得内忧外患,生产凋敝,百姓困苦,各种矛盾特别是和地主阶级的矛盾特别尖锐,总之就是给接手的李炎留下了一个好好的烂摊子。这里需要多说一句,这种乱世正好是宗教昌盛的好时候。

   登基以后,李炎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迅速恢复大唐的荣耀,而摆在他面前的有两个特别严重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藩镇割据,二是宦官专权,是不是很像汉末三国时期的情况,然后才谈得上恢复生产、推行仁政,解决老百姓的饭碗这类具体的问题,而这方面李炎的确做得不错。

   外患方面,李炎把回纥(就是回鹘)人收拾了一顿,这次对外作战不仅稳定了边防,还加强了中央统治,同时有利于社会稳定,对经济发展也有提振气势的作用。所以,《旧唐书》评价他“雄谋勇断,振已去之威权;运策励精,拔非常之俊杰。属天骄失国,潞孽阻兵,不惑盈庭之言,独纳大臣之计。戎车既驾,乱略底宁,纪律再张,声名复振,足以章武出师之迹,继元和戡乱之功。”虽然对他的功绩有些夸张,但也离事实不是太远,李炎的确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

   当然李炎也有不少缺点,比如他只相信宰相李德裕一个人,其他贤才都不能得到重用,而这位李德裕对佛教一直持否定态度。李炎还有一个缺点就是杀戮过重,特别是对投降过来的军将,所以学者也给他一个不仁不信且残暴的差评。但是总体上来说,他还算得上是唐末一位难得的有所作为的皇帝,开创了会昌中兴的短暂的小盛世。

   以上是李炎取得的一些功绩,但是我们更关心的还是李炎笃信道教和灭佛的行为,实际上佛教的危机,从李炎当上皇帝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在一天一天的逼近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李炎对佛教动手发动会昌毁佛的呢?经过总结归纳,有政治方面的原因、有经济方面原因、有人口方面的原因、有宗教争斗方面的原因,还有一些可能的或不为人知的原因,简单列举一下吧。

   一、政治方面,李炎实际上是深受传统儒家的家天下的思想影响的,从小就被培养并树立了皇帝是整个国家的老大,我可以理智地处理任何事务,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任性胡为,因为天下就是自己家的,我愿意怎么玩就怎么玩的观念,当然,这种思想基本上是所有皇帝的共有的,家就是国,国就是家,整个天下都是我的,灭佛,那不是小事吗?在唐代二十二个皇帝中,李炎可以说是唯一一个反佛斗士。

   从安史之乱到会昌年间,唐朝的佛寺经济又有点过度发展,所以说嘛,吃了好几次亏也不长记性,和尚们表示我们也不想这样,但是真没办法啊,都想着别的佛寺会收敛点嘛。李炎下诏说“僧徒日广,佛寺日崇,劳人力于土木之功,夺人利于金宝之饰……坏法害人,无逾此道”,显然,李炎对佛教与国争利,与国争人口等现象认识得很清晰,也非常不满,表示你们这是动摇国本的节奏,根本没把我这个老大放在眼里啊。鉴于这种现状,是严厉打击还是轻轻放过,都要取决于一个皇帝的最终想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