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遇奇人入山修道

加入书签


    首先向众道友致歉,由于工作、家庭关系,用于写书的时间比较少,加上以前的大纲比较粗糙,在正式开始写后才发现有些地方需要修改。这一章本来计划写楼观道的,但发觉如果不把北方道教的整体交代清楚,楼观道就不容易写了,所以临时修改了大纲。

    另外,每开始新的情节时,都需要再查阅很多文献资料,整体思路捋顺了才敢动笔,所以会晚一些才会继续更新,而且有时一个小细节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考证,即便如此,相信错漏之处不会太少。看着自己更新一章就有千多次点击,也着实想早点更新,无奈这不是小说,想到什么就可以写出来,这是要保证每一句话都要经得起考证的。所以,只能向道友们保证,只要有时间,就会努力写,而且肯定会写完,不会烂尾。

    道友们有什么想法,希望多留言,有什么错误,多指正,希望后面越写越好。

    最后,请道友们收藏一下。

    孙恩、卢循起义失败了,南方的五斗米道暂时告一段落,我们把目光转移到北方,看看北方的道教是什么状况。

    如果说在南北朝时期,南方勉强还算得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北方可就不止一个乱字能形容了。塞外苦寒的少数民族兄弟们趁着八大王窝里斗的机会,一窝蜂跑来占地盘,这就是著名的五胡乱华,开启了诸国乱战模式,北魏、后燕、后秦、西秦、南凉、北凉、西凉、南燕、北燕、高句丽等等相互合纵攻伐,如果形容,除了乱还是乱。道教在如此混乱的北方,日子过得怎么样?没有跟着大部队南渡的残余的五斗米道,是否像没了妈的孩子?

    西晋灭亡以后,北方最大的国家,也是势力最大的是386年建国的北魏,后来分裂成东魏和西魏,然后有高欢和宇文泰争霸,分别成立了北齐和北周,这段历史的精彩程度丝毫不逊于三国和五代。北方道教,在这段历史时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鲜卑拓跋氏建立北魏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得不重用汉族知识分子,吸收华夏文化,在魏太武帝和崔浩的支持下,道教有了一次大发展的机遇。下面我们要讲的这个人,就是把握这次机遇,把道教发展成为国教,为中国道教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对后世道教的影响极为深远,他就北天师道的缔造者,教父寇谦之。嗯,有点百家讲坛的开场的感觉了。

    姓名:寇谦之

    民族:汉

    籍贯:昌平(北京昌平)

    出生时间:公元365年

    去世时间:公元448年

    职业:天师、国师、帝师

    主要著作:《云中音诵新科之戒》《录图真经》

    主要成就:清整天师道,创立新(北)天师道

    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寇谦之祖籍是现在的北京昌平,出生在陕西,父亲寇修之,做过太守,哥哥寇赞做过南雍刺史,因此他的家境、出身还是不错的。《魏书》有寇赞传,但仅提了一句弟弟寇谦之会道术,太武帝很敬重他。而寇谦之没有单独立传,而是在释老志中详细讲了他的一生。下面就基本以释老志的记载为主线,讲一下这位道教改革的重要领袖人物。

    史称寇谦之从小就喜欢神仙道,对当官发财这些全无兴趣,寇修之一看有大儿子接班混官场,就随他去了。还记得前面我们说过,那一时期名字里带之字的问题吧,说明寇谦之家庭也是信五斗米道的。

    寇谦之最早修炼的是张鲁的道法,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和五斗米道大搬迁后,在北方广泛流传起来有关。寇谦之的修炼资质普通,修炼了好几年也没什么效果,如果换一般人早就放弃了,而且还会骂几句骗子。不过自古奇人就有不同于常人之处,寇谦之没有怀疑过自己的修炼之道,更没有放弃,向道之心不改,依然坚持修炼不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