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3-第2/3页

加入书签
    不动明王传说乃大日如来之教令轮身。是东南西北中五大明王中,居中镇守之明王。其重要程度可与孔雀相比。此明王能够摧毁邪魔,教化众生,并引导迷妄众生归佛法正途。

    降三世明王所谓降三世,即降服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中的贪、嗔、痴三毒。是镇守东方之明王,有时也称此明王为胜三世或金刚摧破。

    军荼利明王镇守南方的明王。军荼利是梵文,意为‘甘露’。此明王能摧伏魔障,以大慈悲方便心显现忿怒之形,令修行者得以得成就。以此明王为本尊所**的秘法既称为军荼利明王法,能降魔息灾,驱除蛇障热恼。

    大威德明王梵名阎曼德迦,别称降焰魔尊,有大威德力,能断除一切魔障,摧伏一切毒龙。六臂六六足。镇守西方。

    金刚夜叉明王又名金刚尽,金刚啖食,配于北方。能啖食秽恶,消灾除难,摧伏邪浊。三面六臂,五眼怒张。手持金刚铃,表示以般若之智警悟群迷。

    无能胜明王无能胜意既无不可破。相传是释迦牟尼化身。有无比自在之神力,能降服众生烦恼魔障,显现愤怒之形以对治恶魔。四臂四面,每面各有三目,青蛇环绕,如火天,梵文为‘提婆’。乃有情众生因所行之业而得到的殊胜果报之一,又称为‘天人’或‘天众’。是凡人所能**得到的最善,最快乐的境界。只有**十善业道者才能投生为天。但仍未能脱离轮回,一旦前业享尽,则再堕红尘。除此以外,天又指有情众生的生存环境。佛教中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欲界包括有四大天王天,韧利天和兜率天。色界则有大梵天、遍净天、无想天、大自在天。

    帝释天梵文为释迦提桓因陀罗,意为‘能天帝’。一般译为帝释天或帝释。相传世界中心有一座须弥山,山顶的善见城即为帝释天统领诸天之住所。须弥山四周各有八天,加上中央帝释天合称三十三天。帝释就是三十三天之主。因为帝释并不断七情六欲,所以曾为求美女而与阿修罗王大战。最后讲和,修罗王送美女给帝释,而帝释以甘露回报。

    大梵天梵文为摩诃婆罗贺摩,意即清静,离欲。本来是印度神话中的创造神兼毁灭神。在佛教中,他居住于色界的初禅天,故又称为大梵天王。同时他又是释迦的护法天王。

    摩利支天梵文是摩利支提婆。即‘阳焰’和‘威光’之意。本来是印度的光明女神。相传她是帝释的随从。据佛经记载,她有大神通自在之法,无人能见,能知,能害,能欺骗,能责罚。因此特别被武士所信奉,成为武士的守护神。

    吉祥天福德女神,是毗湿奴的妻子。因为专门司掌福德,所以又称‘功德天’。是鬼子母的女儿。

    韦驮天私建陀提婆,直译为‘阴天’。相传释迦生前曾答应帝释,自己去世后就给帝释一颗

    佛牙以便供养。当释迦去世后帝释持七彩宝瓶准备拿取佛牙,却被罗刹鬼所盗走。韦驮天即奋起追赶,抢回佛牙,并因而得到诸天众王的称赞。

    大自在天居住于色界之顶,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即印度的湿婆。是毁灭,苦行,舞蹈之神。五,三眼,四手。第三眼能喷出神火,烧毁一切。

    鬼子母神护法二十诸天之一。又称为欢喜母或爱子母。古代王舍城有佛出世,举行庆贺会。

    五百人在赴会途中遇一怀孕女子。女子随行,不料中途流产,而五百人皆舍她而去。女子下毒誓,来生要投生王舍城,食尽城中小儿。后来她果然应誓,投生王舍城后生下五百儿女,日日捕捉城中小儿喂之。释迦闻之此事,逐趁其外出之际,藏匿她其中一名儿女。鬼子母回来后遍寻不获,最后只好求助释迦。释迦劝她将心比心,果然劝化鬼子母,令其顿悟前非,成为护法诸天之一。

    阿修罗又称阿须伦,阿素罗。含意有三:一为非天,因阿修罗有天之福,无天之德。二为无端正,因阿修罗丑陋无比。三为无酒,阿修罗不饮酒。阿修罗是六道之一,又是‘八部众’之一。生性多疑好怒,争强好胜,常与诸天争战。阿修罗王名叫‘罗呵’,居住于须弥山北大海之底。因见帝释由海面经过,认为帝释无礼,因而兵大战诸天,互有胜负。最后帝释得佛帮助而战胜,阿修罗也从此皈依佛法,成为八部众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