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决择

加入书签


初春的寒意不止,冻人心魄。

 宋佶紧了紧身上的大衣,任凭寒风吹打,却镇压不住心中的寒意。

 宋佶把目光看向了身旁的大伴梁师成,问计道:

 梁大伴,想不到我宋家的幼虎居然想着为国出征,构儿也到了这个年纪,居然憧憬着马上立功劳。

 想必外边已经是洪水滔天,骂声四起,朕该如何处置?

 咱们梁公公赶紧放低姿态说道:

 无妨,官家且放宽心,咱们大赵不过是遭遇了些许波折,正如楚王殿下所言,咱们大赵国必定能够扫平大梁。

 陛下之前错信了童贯,若是能够及时止损,亡羊补牢,犹未可知。

 亡羊补牢,犹未可知

 宋佶又突然想起了某个骗他的死太监,是啊!既然你姓童的不行,那我就换个主帅好了。

 就在这时,咱们梁公公又突然插了一句嘴说道:

 官家,可还曾记得西北战事?

 为何西军在对阵大梁国的时候表现平平?其实他们在西北就已经流了一波血了。

 而童贯在西北不顾将士死活,为自己捞功的时候,也是在透支着北宋最精锐西军的战力。

 先来说说童贯隐瞒败报的事情,第一次臧底河之战,大赵大败,死者十四五,出征一次损失了一半,这次大败被童贯压下去了。

 另一次统安城大败,折损了名将刘法。

 刘法可不是一般的将领,他被西夏人称为天生神将,也可以说刘法是当时西夏公认的赵军第一战将。

 可是童贯逼着刘法出征,结果遭遇西夏军的包围,兵败突围之际,坠崖折足,为一别瞻军斩首而去。

 坠崖后被西夏一小卒斩首,名将战死,这对赵军可以说是极大的心理打击。

 可是童贯为了一己私利反倒是上书说打胜了,果然,再多将士的鲜血在他心中也抵不过自己头上的乌纱帽。

 可惜了一代名将刘法,宋史中并没有为他列传,不是说他功绩不高,而是他有一个造反的儿子刘正彦,也就是苗刘兵变的主谋之一。

 宋高宗是对这次兵变深恶痛绝的,刘正彦是寸磔而死,寸磔就是碎解肢体,可想而知刘法是被这儿子给拖累了,他的功绩也是被宋朝抹除了。

 看见官家被勾起了兴趣,咱们梁公公顿时又接着说道:

 其实咱们这位童大帅的功劳多半是假,甚至将败战说成的是胜战,小胜说成了大胜。

 可知那名将刘法,就是活活的被童大帅给逼死的,如今他在大梁国吃了败战,奴婢倒是不觉得稀奇。

 宋佶:???

 原来童太尉居然是如此酒囊饭桶之物,朕真的是错信了他,那就将他贬到越州吧,让他去当越州的镇守太监,哼!

 宋构早就有了处置他的心思,见梁师成这么一说,立刻借题发挥动了贬童贯的心思。另外两浙路转运司倒也不错,居然能够撑起三万套盔甲的支出。

 朝廷在准备一些粮草军需,仅是转运司和杭州守备就能拉出来三万人马,只是杭州的守备团练和新兵才刚刚成军,这能打赢大梁国吗?就连咱们的西北禁军都输了

 咱们官家心里面开始嘀咕起来,最后在脑海里面又想起了自家儿子自信的模样,最后狠狠的一砸拳头说道:

 也罢,就让构儿这三万人马成为一支奇兵,从海上偷袭燕云,正面战场还是得选些名师大将出征。

 构儿说过,种师道太过于瞻前顾后,那不如选用军中的老将杨惟忠出马,正好,童贯一去,就由他接替吧。

 大赵国宣和四年二月份末发生了很多令人意外的事情,首先是在月初的时候,赵军北伐失利遭逢大败,损失了七万左右的人马。

 朝廷上下都是议论纷纷,相公们都是发出了不敢置信的疑问,已经是强弩之末的大梁国,居然还能重创我赵军?

 究竟是部队不堪一用,还是将帅不和?

 随后咱们官家的处置意见下来了。

 诏曰:

 朕膺昊天之眷命,兹知河东节度使,西北禁军太尉,河东宣抚使童贯陈辞滥调,大权独揽,备而不用,独断专行,致使西北战事糜烂至此,罪不可赦。

 然念其劳苦功高,西北屡立战功,虽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贬至越州任镇守太监。

 雄州知州和诜,轻敌冒进,肆意妄为,干扰军阵,致使大军进退失据,罪不可赦,摘其官印,去其官袍,发配岭南之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