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正视

加入书签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宋构想明白之后也不做留念,直接带着部队几十亲兵南下,期间也写了一封信,派人快马送去给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亲启,梁国之势,已不可为,恐怕无力回天。

   若是有心,可重返西域之地,扫平其余诸国,然后重新建立北梁。

   拿下喇嘛王朝之后,方能存有争雄之姿。

   望君珍重,自此之后,若是大梁没有前往西域,或者你我二人将在战场之上见面,望珍重,下次见面之时请勿手下留情。

   还有一事,若是小王来日登临战场,赵军取得优势,大势不可挽回之时。

   若是阁下愿意拱手让出完好无损的燕云十六城,小王以三千副精锐重甲,充当谢资。”

   若是对方识相,愿意抛弃大梁国的残躯,前去西域经营,或许还能为契丹族留下一份生机。

   就在另一个时空,在唐朝中后期,唐朝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西域成了吐蕃的领土。

   但吐蕃在西域统治了六十多年后,吐蕃的西域统治开始瓦解,河西之地,回归了唐朝。

   接着,投靠唐军的回鹘首领仆固俊,率领本部回鹘军,在唐军的授意下,收复西州、轮台、北庭。

   于是,这些地方,就成了回鹘人的栖息地,建立了西州回鹘,吐蕃彻底失去了西域的统治。

   在西迁的回鹘部落中,另一支回鹘部落,走的更远,迁徙到了葱岭一带。

   并且和当时的突厥人汇合,形成了另一个回鹘的政权,被称为喀喇汗王朝。

   剩余归顺唐朝的回鹘部落,留在了河西之地,成了甘州回鹘。

   西迁的回鹘人,分成了三大势力,统治了西域上百年。

   而在赵国和梁国争锋的时候。

   其中,甘州回鹘和西州回鹘汉化很明显,和大梁国以及韦室关系十分密切,长期以来,都是向梁国称臣,成了名义上梁国的属国。

   而喀喇汗王朝,则与***国家关系密切,逐渐被***化。

   于是宋构在耶律大石问计的时候,便提出了他日后提出的经营策略,算是把他自己东西还给了耶律大石。

   ……

   耶律大石若是从现在开始和甘州回鹘,高昌回鹘保持良好关系,并且开始将攻击的重点,放在喀喇汗王朝,未来可期。

   如果继续和女真人还有大赵国死磕,那便是死路一条了。

   ……

   另一边,就在皇宫深处。

   宋佶,并没有什么心思做画,反倒是想起了自家小九子的话。

   心中反复斟酌了一番,却依旧苦无头绪。

   他不清楚为什么向来乖巧聪明听话的楚王,才去了江南一年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不是有不少大臣鼓吹他是贤王吗?居然还敢插手国事?

   童贯可是国朝名将,轻松就击破了方腊这种逆贼,怎会犯那种轻敌自大的毛病?

   随后又想起了自己留有的手书,好像他确实是让军中以劝降为主,最好能兵不血刃的拿下燕云。

   咝…可二十万大军对战五万大军总不能出差错吧?

   构儿如此说也就罢了,可那中书舍人宇文虚中也来劝诫了一番,是否该小心一点?

   宋官家有些不放心。

   宇文虚中的话就像一个刺扎入了他心中,随即动摇了起来。

   于是便说道:

   “梁大伴,替朕去传一道旨意给前线的童太尉,让他务必先打掉一部分大梁国的军队,断绝了耶律淳的心思。

   然后再想着兵不血刃收复燕云,务必不要轻敌自大,必须要搞清楚大梁国残军的实力。”

   “是,奴婢这就去办。”

   梁师成赶紧应下,官家有了吩咐他必须得放在心上。

   虽说官家有了吩咐,但是楚王入京这件事情还是震惊了大赵国的官场。

   再加上中书舍人宇文虚中,这个颗冉冉升起的政界新星居然被贬到了明州府,不由的让不少人产生了遐想。

   紧接着楚王遭到了训斥,甚至惹的官家大怒的消息,也在百官之中传递。

   很多原本看好楚王殿下的老臣都只是微微叹气,然后继续保持着他们的中立。

   反倒是太子一党欢呼雀跃,在遭遇朱家父子被处理,蔡太师两起两落之后,又遭遇了蔡攸的背刺,太子一党可谓是非常的不好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