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第二条航线

加入书签


    从楚克奇半岛到阿拉斯加,若依托白令海峡中间的代奥米德群岛做跳板,最宽的海域仅不到40公里,一旦冰层足够厚,便可形成大陆桥。

    中华阁已拥有成熟、坚固的大型海船,夏季如无飓风等恶劣气候,跨越80公里的白令海峡抵达北米州,还是十分轻松。

    但这片区域年平均气温只有5~6度,一年有7个月的时间处于冰封和不适合通航状态。因此,如何利用好这漫长冬季的冰层,穿越白令海峡,就是大陆桥的价值和成功的关键。

    不过,若冰层足够厚实,用雪橇车等工具,运输效率不一定低于轮船。

    马速沿着白令海峡来回飞了几趟,初步测量了冰层厚度、洋流、气候等,只要将雪橇车的支撑面做大,严格控制每一辆车的载重,初冬季节的安全性都还是有保障,再过段时间,冰层厚度还将增加,则更加安全。

    其实,这条线路最大的困难不是冰层承载的问题,而是恶劣的气候,不时会遇到飓风,以及风雪、大雾等。

    所以要想四季大部分时间都通航,还得花费一些时间,对这片区域的气候进行检测,找到相对安全航行期。同时,需在代奥米德群岛多建设几座避风港,应对航行时突如其来的恶劣气。

    在这样恶劣环境下进行气候观测,一般人肯定无法承担。至少需要修为在一流以上境界的武者或马速亲自完成。马速计划回去后,就在逍遥宗内部发布任务,让弟子们来这里锻炼,也可让他们获得贡献点。

    不过,既然都来了,为淋子们以后过来工作的安全。马速在大陆桥沿线,用土系法术,挖出了12个可以容纳20架雪橇车、200余人同时避难的藏身洞。且留下了一些食物。只要有取暖的工具,加之弟子们的高深修为,在这条线路上工作,还是有安全保障。

    他还在沿线群岛醒目的山壁上,刻印出书院毕业生们能够看懂的经纬度、里程标记等文字,给后来的人树立起指路牌。

    马速也没忘记在对岸前世阿拉斯加临海岸,最醒目的一块巨石上,用汉字刻下了“中华米州路”几个大字,一方面表示这是通往米州的道路,另外也暗示这将是中华帝国旗下一个省(南宋的省称之为路)。

    他还在岩石上,标注了此路为古代中国人东迁之路等等字样。

    前世有不少学者论证米州的原住民印第安人疑似来自古代中国,绝非空穴来风。

    不仅有大量文物物证、文化溯源、生理特性等,也有人证。

    其中比较有服力的,就是前世20世纪初,在加州的阿罗古镇附近发现的一位隐藏深山长达40多年的雅娜族印第安人,一语道出了真相。作为米国石器时代的活化石,他在学习了简单的英语,便惊醒世人,他将所有人都称为“撒尔都”(外人),唯独将所见的一位华人称为“雅拿”(自己人)。

    当然,在这个时代,米州的土着是否来自古中国,已不重要,反正中华阁将最先占领这片大陆。

    之所以用米州来命名,这就和马速将要实施的一个计划有关。这是后话。

    马速感觉单纯依靠白令海峡大陆桥,还是太受制于气候条件。于是他往南飞行了约1500公里,探测一条位于北纬54°40,气候相对温和的航线。

    西侧起点是前世堪察加半岛的乌斯季.卡姆恰特斯基区,通过弧形的阿留申群岛,抵达阿拉斯加。

    这条构想中的航线总里程约2400公里,其中两岛之间最长海面里程仅340公里,换言之,沿途有无数的岛屿可以作为补给、休息和紧急避难点。

    这是大自然的绝妙造化,如果以白令海北赌阿纳德尔湾为中心点,再以这一中心点到阿留申群岛的距离为半径,用圆规画一圆圈的话,你便可发现,阿留申群岛自东向西延伸部分与圆的轨迹几乎如出一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