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天麟

加入书签


    包天麟,(1247年~1330年),字仁甫,江阴军西舜乡(今江苏省江阴市文林镇)人。靖康之乱南渡包拯之孙包钦后裔。南宋官员,经学家。

    包天麟本是门村的一名穷书生,他自幼发奋攻读,咸淳宗咸淳四年(1268年),中博学宏词(翰林官)。

    包天麟做官以后,为家乡捐书,兴办学堂,培育人才,门村学风大盛,一段时间竟有数十人考上了秀才、举人。

    此事轰动了朝廷,宋度宗派官员到门村实地看个究竟。官员奉命微服私访,还未进村口,就听得一片书声琅琅。富贝河里,渔民们在船头捧出了《三字经》,读得象唱渔歌;碧草滩上,年幼牧童骑在牛背上读《千字文》。进了村子,学堂里,孩子们在读《孟子》、《论语》,百姓家里,纺姑织女膝上机旁放着《女儿经》或《百家姓》,不时念上几句。集镇街上,店堂内伙计也翻着《千家诗》读得津津有味。全村上下,不分老少,读书求知,学风诚朴。

    官员回京汇报了门村见闻,宋度宗听了赞叹不已,对包天麟说了声:你家乡真是文人如林。皇帝“金口”一开,于是门村改成了文林。包天麟手书了“文人如林”、“文化之村”的题匾挂在门村社学堂门前。人们便把门村改名为“文林”。包天麟去世后,朝廷还追封他为“江浙儒学提举”。

    元朝延祜元年(1314年),包天麟之子包植、包橒考中进士,包植任宜兴县教谕,后升福建乐清县尹。包橒任浙江儒学提举司副提举,并任诸暨知府。元朝廷因包天麟二子之政绩,赐他为承事郎浙江儒学副提举。包天麟父子一门三仕,名闻遐迩。可是,经历亡国之痛的包天麟坚决拒绝了新朝廷的征召。赋闲在家的他,好学不倦,闭门研究经学,曾注《诗》、《书》、《易》、《春秋》,手不释卷。包天麟享年八十三,死后葬于现文林桥北桥堍河北庄。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