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盛京基地

加入书签


    盛京基地距离地表平均距离为一百米,是为了人类的大逃亡计划所建设的地下世界之一。为了尽可能的避免来自于地表世界的影响,完全移除了原本的地下水土系统,用高强度复合材料搭建出一个呈圆饼形状的整体框架。

    建设之初,由中心部位进行垂直挖掘。到达指定深度后,中心部位开始进行建设处理,再以相同的挖掘速度向四周进行挖掘,并逐步进行加固、硬化处理以及整体框架的搭建工作,最终形成一个面积巨大的圆饼形地下建筑。

    盛京基地采用的是小区域集体化的设计原则——将整个基地分成许多作用不同的小区域,将相同工作性质的人放在同一个区域里。比如,负责农业的人都在一个区域里,负责工业的人都在另一个区域里等。按照具体分工,再细化成更小的区域。每个区域都会有自己的生活区。各个小区域用发达的道路网络联系起来。各区域间分工明确。

    有数不清的粗大立柱,连接着基地的上下,起着支撑地下世界的作用。盛京基地的顶上,还存在着无数个通风口,通过复杂的管道系统,连接着地表世界,起着空气置换的作用。

    当初的地下世界建设计划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庞大的工程。除了需要巨大的人力、科技外,还需要相当长的工期。但是,迫于黑色裂隙的异动,大逃亡计划提前实施。造成了盛京基地建设的加速,没有办法达到当初设想的规模。

    经过当时五国联合会的一番讨论,盛京基地被精简,除了面积大幅度缩小外,一些非重要区域被直接删除。同时,由于规模缩小,原本计划转移的人类中,有相当的一部分为了人类的未来,被自愿的留在了地表世界。

    被选中的人们通过盛京基地中心部位巨大的升降装置分批的进入了地下,开始了地下生活。而在地表上的人们,则要面对未知的未来。据老一辈的人们传下来的消息,他们应该都死了,一部分死在了黑色裂隙引发的能量爆炸。

    还有一部分,那些老人们指着基地中心位置。那里是一根贯穿地下世界的巨大升降装置,对着好奇的孩子们说到:“那个上面曾经有一座巨大的城市。大逃亡计划的那段时间,有一部分人就死在了城市边缘。围着中间的城市,一圈又一圈。”老人的语调没有波澜,“有的闯了进来,但是连那地坑都没到,就被人拖着扔在了卡车上。车上是许许多多跟他一样闯进来的人。最终,他们被扔出了城市,就在城市的边缘,一圈又一圈。”

    最后一批人通过巨大升降装置进入地下世界之后,人们关闭了这根与地表世界连接的通道。地表和地下变成了两个世界。

    直到那一年盛京基地能源衰竭,一个科学团队拿出了半金石。人们才重新开启了这个通道,经过了这些年,围绕着升降装置重新搭建了一片连绵的建筑,整体呈现一个还算规则的圆形,周围有高墙将它与外面阻隔。它便是科技院——盛京基地的禁地。

    科技院的外面是保留地。大部分都是当初大逃亡计划时,建设的比较充分的地方。而保留地外面则是贫民窟,是一片仓促建设的地方。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