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回家

加入书签


  第115章 回家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内阁值房外挤满了官员。

  在内阁当值的六部官员都来了,都紧张地望着那扇紧闭的房门。

  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梅昌文也来了,满脸的茫然,默默地站在那儿。

  半个时辰前,一个消息传遍了京城各部衙门,赵喜死在了绥远城,临死前写下了一份忏悔书,不出意外,检举了御使大夫裴衍,大大小小的罪名竟有三十几条,其中诛族的重罪就有三条:欺君罔上、亵渎皇权以及朋党乱政。

  裴家诛不诛族与他们无关,大家担心的是皇帝的这把刀会不会砍到自己的身上,礼部尚书许茂春、户部右侍郎倪友德等裴党骨干已被下狱待罪,就连吏部钱尚书都被停止吏部尚书一职,在家听候审查。

  又想到了贾家,梅昌文的眼神黯淡下来,那日他亲自带着礼物去了清虚观,见到了荣府大房的二公子贾琏,算是搭上了关系,之后登门拜访,却是贾政接待的,贾家的意思很明显了,他们不会趟这趟浑水。

  这时,一旁的御史王汝林说话了:“不若去忠顺王府看看。”

  梅昌文微微动了一下,却没有接言。

  王汝林:“忠顺王爷刚丢了步军统领衙门,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们决不能错过!”说罢,转身挤了出去。

  梅昌文沉吟了一阵,挤出人群,向皇城外走去。

  乾清宫,上书房。

  建武帝天不亮就起来了,这会儿正坐在御案前翻阅赵太监的密折。

  贾琥竟将王子腾留在了绥远城,这打乱了建武帝的计划。

  十月底,忠顺王主动上折子辞去了步军统领衙门的差使。

  自此之后,义忠郡王见天的往龙首宫跑,好在太上皇没有松口。

  不过前日,义忠郡王进献了一支千年老山参,太上皇服用后,气色好了很多,夸他有孝心,让他多为大周的江山社稷出力。

  太上皇似乎对这件事有了松口的迹象。

  所以建武帝不得不放弃在宗室中寻找合适的人选,将目光放在了勋贵军方的身上,他选出了两个人,一个是保龄侯史鼐,还有一个就是王子腾。

  其中建武帝更倾向于王子腾,因为他更容易控制。

  史家俩兄弟的心思太重了,他们能为了利益背叛几辈子的老亲,就有可能背叛自己这个皇帝。

  步军统领衙门的两万兵马管着九门,太重要了!

  这时,戴权走了进来:“陛下,荣国府那边传来了消息,太夫人并没有见保龄侯。”

  建武帝:“哦?史鼐人呢?”

  戴权:“在荣庆堂外磕了头便回府去了。”

  建武帝想了想:“盯紧了,还有忠靖侯府那边也一样,任何消息都要送进宫来。”

  戴权:“是。”

  “陛下,首辅来了。”殿外传来了当值大太监的禀报。

  建武帝:“请进来。”….

    片刻,首辅宋成良捧着奏章进来了,行了一礼,说道:“陛下,这是内阁拟定的关于勇卫营和三千营的封赏名单。”

  建武帝对戴权说道:“给首辅搬把椅子。”

  戴权:“是。”转身走进隔间,亲自搬了把椅子过来。

  宋成良:“谢陛下恩典。”又对戴权点了下头,将奏章递给他,这才挨着椅子的边沿坐下了。

  建武帝一边展开那份奏章,一边说道:“裴党的事,内阁议的怎么样了?”

  宋成良:“回皇上,还在议,裴衍不仅是朝廷的御史大夫,更是江南文坛巨擘,门生故吏遍布朝堂,地方官员有不少都是裴衍的门生。内阁的意思是,地方不能乱,最起码现在不能乱。”

  建武帝低头看着奏章,没有搭话。

  看完了那份奏章,建武帝沉吟了一会,对宋成良说道:“老国公的次子被荫封为三等伯,大同总兵赵翼也功封忠勤伯,贾琥这个晋爵三等侯就有些不合适了。

  这样,晋爵一等侯,再追封先母诰命夫人。”

  宋成良点了点头,一等侯是正常酬功,后者追赠其母,就是皇恩了。

  建武帝将那份奏章合好:“三千营该怎么处置?”

  宋成良吃了一惊,没想到皇帝还是没打算放过三千营。

  建武帝紧紧地望着宋成良:“首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