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行酒令

加入书签


进了平康坊北门往东走便是三曲,凤阳歌舞楼在的中曲位于十字街上。

 因为当初打着定都于长安的念头建造的城池,平康坊与既定的皇城只隔着一条十字路口,因此不允许修建过高的楼阁,以免不小心看到对面街上有人密谋。

 最后定都京都的决议让人大吃一惊,但这个规矩大多数店家还是默认遵守着,但凤阳歌舞楼是少数几个例外之一,它一共有五层,建筑风格与别家都不一样。

 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的五层高楼,飞檐下高高挂着一排大红灯笼,因为还在白日,灯笼并没有点亮,楼上顺风传下来几不可闻的丝竹弹唱和笑语声,门口几个仪表堂堂的小厮迎着客人入内。

 此时二丫做换成了男装打扮,挽着阿糖的手臂跟在温瑜旁边。

 这就是凤阳歌舞楼?看着不像正经地方啊。二丫目露疑惑,先生真的要带她们进去吗?

 就是这里。温瑜肯定道。

 这凤阳歌舞虽然也在平康坊,但却是个清倌,也就是只卖艺不卖身,靠着才艺高雅出名,也正是因此引得众文人墨客蜂拥而至。

 毕竟这种地方才配得上他们士子的身份,说出去也比去什么青楼妓院要好。

 文人士子多了,一些贵人们也喜欢宴请好友来这里娱乐,想要巴结他们的富商也跟着进来,才让这里成了长安城消息最灵通的地方。

 当然,市井茶楼的小道消息除外。

 此处常来的客人小厮都有所印象,看见温瑜三个生面孔,直接与待宰的冤大头联系在一起。

 温瑜挥手屏退了凑上前来的小厮,得了几钱银子的小厮美滋滋退下。

 虽然是白日,但作为清倌的凤阳歌舞楼已经在营业,大堂中坐了不少人,右侧有个曲水流觞席,已经有十几位士子就坐,看起来还没凑够人,有几个位置还空着。

 大堂中间台子上薄纱隐隐约约放下,清清浅浅的丝竹声为环境添加一份高雅之气。

 对比一下左右两侧的情况,温瑜带着二丫和阿糖往右侧曲水流畅席走去。

 始一靠近,正在搜寻人才的一名大耳书生眼睛一亮招呼温瑜过去。

 这位兄台,看你仪表堂堂,谈吐不凡,虽然面生,定然也是喜爱诗文之人,可有兴趣来一局行酒令?

 完全没说过一句话的温瑜:

 虽然温瑜就是冲着这儿来的,但还是彼此推让夸赞一番,最后欣然同意。

 兄台既如此相邀,小弟也就却之不恭了。

 温瑜在大耳士子旁边坐下,他还想拉着二丫和阿糖也参加,却被温瑜以家中小弟来见见世面,不通世俗,怕扫了大家兴致为由拒绝,让小厮拿了两个兀子坐在温瑜后面。

 一桌行酒令要二十人,因为时间尚早,许多熟客还没来,仍是差一人才凑足。

 等了片刻,一名身着青衣长袍的书生不知从哪儿忽悠来了最后一人,是个看着瘦瘦小小,五官乍看有些粗糙,但看久了倒有几分精致的少年。

 温瑜意味不明地打量了两下最后一人,从喉结和胸口处扫过,在少年转过视线之前扭头。

 也是个女扮男装的少年,原来女扮男装在长安还是个惯例不成。

 姜竹清隐蔽地环视一圈曲水流觞席座的众人,却没找到那股窥伺的视线来源。

 她打听好这里是长安城书生才子以及官员贵人都喜欢来的地方,因此便早早地到这儿熟悉地方,结识一些人脉,以便接下来的行动。

 她虽然没少参加各种宴席聚会,但还是第一次一个人到这种场合来,而不是作为附庸陪着卓方来。

 因此起初她还有些拘谨,故意吟诵一两句以前做的诗词,果然立即有人来邀请她参加行酒令,几句交谈下来,她抛却了忐忑,掌握住谈话的主动权,将对方情况扒个干干净净。

 好了,现在人齐了,可以让郑娘子出来了吧!坐在上首一位看着年岁稍长,约而立之年的男子冲着旁边的小厮道。

 郑娘子马上到。小厮笑着道,招手让人摆好酒杯和酒。

 大家有的是一起来的,有的是被人邀来的,郑娘子来之前,不如我们互通个姓名,若是因此遇到一两知己,写出名作,那我们其他人也算与有荣焉。

 首座之人发话,底下士子们便笑着互相介绍一番。首座的姓潘,是淳化十八年的举人,第二年会试没过,但国内形势如此,他索性没再考,投了宁王,被安排到长安城当个小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