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极限推理第二十九章 杀人试验

加入书签


    纵然《斑鸠》取得成功,但同样的噱头不能一用再用。互联网时代最忌讳的就是炒冷饭。我再度陷入创作灵感枯竭的焦虑中。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一则关于美国推理小说家卡尔迪克森的轶事,里面讲到卡尔经常对自己小说中所采用的诡计进行试验,以确认其可行性。

    一个念头突然闪现在脑海里:我可以组建一个团队,研究小说的创意和诡计。

    我没有在正规的中介网站上发布招聘广告,而是选择一些推理论坛,对某些狂热的用户发出邀请。我不愿太多人知道自己灵感枯竭的事。

    可后来我常常在想,如果当时堂堂正正地招人,或许就不会发生后来的悲剧了。

    招人的事并不顺利,很多人对这种私人招聘的形式十分反感,甚至怀疑我是骗子,另外一些人则无法接受我提出的工作要求。随着价码不断攀高,一个叫曹旭的人主动与我联系。在网上简单交谈后,我们约好在咖啡厅见面。

    曹旭是个瘦小的年轻人,理着平头,戴一副圆框眼镜,在一家广告公司做策划,不过他对工作环境不甚满意,正打算跳槽。我同曹旭谈了自己的想法,他说自己从小对侦探文学十分着迷,有信心能胜任这份工作。我们商定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及待遇等细节后,双方签署了一份协议。在协议的保密条款里,我郑重声明,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工作内容及合作对象的信息,泄露给任何组织或个人。曹旭同意了。

    我在市郊租了一处废弃的小仓库,作为实验室。每天我和曹旭待在仓库,构思密室手法、不在场诡计,也一起讨论故事大纲和情节设定。曹旭挺有主见,他会对情节中不合理之处提出质疑,也会指出哪些人物形象不够鲜明生动。至于手法和诡计,则必须经过严密的实验验证后,才会用到小说中。

    这种方式效果斐然,与曹旭讨论的过程中,常令我灵光闪现。在激烈的论辩中,我的大脑宛如七千二百转的硬盘一样,高速地转动着。

    我陆续出版了九部长篇小说和十六本中篇小说集,业界反响均不错,尤其是书中的诡计和手法,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交口称赞。

    成功并未令我满足,内心深处一个念头不时萌动着——

    我要做一些古往今来的推理作家从未有过的尝试。

    一天下午,我来到仓库,从包里拿出一些瓶子和注射器搁在桌上。

    “什么东西?”正在写故事大纲的曹旭抬起头,盯着瓶子里的白色粉末问我。

    “氰*化钾。”我说,“只能弄这么一点儿,这玩意儿不太好搞。”

    曹旭放下手中的钢笔,“要氰*化钾做什么?”

    我拉过一把椅子坐下,“氰*化钾是推理小说中用得最多的毒药,可从来没有一部小说真实而完整地描写过服用氰*化钾后的感受。”

    曹旭身子晃了晃,双眼透出的异样光芒凝结在玻璃镜片,“你想用氰*化钾来……”

    “没错。”我看着曹旭,点了点头。我过于冷静而认真的神情,让他挺直了背。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研究氰*化钾的解毒方法,你放心,我现在的水平一点儿也不会输给专业医师,也绝对不会出现任何差错。我也确认过了,氰*化钾中毒的人解毒后,不会残留任何后遗症。”

    “不行,这已经超出了合同的范围。”

    “你说得对,”我摸了摸冰凉的针筒,“所以我们需要新的合同。”

    我从包里取出几页纸递给曹旭,“我的下一部小说里将会用到氰*化钾,这部小说的版税加上全部影视改编费你抽一半。”

    曹旭的喉结猛地滑动了一下。他目前的工资已经远远超出一般的白领,但这个利润分成的方式对他而言,仍然是巨大的诱惑。如果按照上一部小说的情况来看,这至少相当于他十五年工资的总和,足以让他在市中心任何地段购买房子。

    “如果你同意,就在合同上签字吧。”

    曹旭拿着合同的双手不停颤抖着。

    三天后,氰*化钾实验开始了。

    仓库是一个约三十平米的空间,一道生锈的铁门隔出了一大一小两个房间,我把实验所需的药物和器械放在小推车,走进后面的房间,让曹旭坐在椅子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