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普达措(中)

加入书签


    小瀑布并不小,准确的说应该是矮。

    水从一处宽十几米、高度只有不到两米的断崖流淌而下,先是落入崖下积水潭,最后又分成六七道小溪流,缓缓向远处流去。

    据景观牌上的介绍,这瀑布的水源便在普达措的核心景点“属都湖”。

    想去属都湖,需要先过洛茸村。

    从小瀑布向前行走大概半小时,在高地草甸和密林的中间,一座古朴藏风的小村落突然出现。

    村口立有一块大石头,上书“洛茸村”三个红色大字。

    石头旁边站着几个牵着驴子的藏民,他们脚下的牌子上写着“乘坐驴子到属都湖20元”的字样。

    高峰兴致勃勃的看着那一排驴子,说道:“陈哥,要不要体验一下骑驴?”

    陈赢摇了摇头:“你去体验吧,我小时候在农村没少骑,对这东西早都无感了。”

    “OK!”

    高峰说着便去付了钱,然后在藏民的帮助下坐在了驴子上。

    高峰骑驴,陈赢则和牵驴的藏民并排而行。

    走在风景如画的洛茸村内,陈赢发现这里的每家每户都还保持着十分传统的房屋样式,且家家户户都有驴车或者马车。

    徜徉在这幅场景内,时间仿佛在倒流,一直流到陈赢再无法触摸到的90年代。

    他还记得,那时候自己的爷爷家里养了一头驴和一匹马,后来它们俩还生了一匹骡子。

    骡子和马的个子太大,他不敢上,就只敢坐在驴子的背上,然后跟着爷爷去赶大集。

    后来爷爷走了,牲口也被长辈们各自分了。

    大伯、三叔、老叔各分一匹,只有进城工作的老爸什么都没要。

    如今一想,这些事情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

    爷爷不在了,驴啊马啊也早都死了……

    “师傅,你们现在每天都还生活在这里吗?”

    陈赢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作为一个国家公园景区内的村落,到底是有意保留这种形式还是为了增添景点?

    牵驴子的藏民笑道:“我们这辈人一直都是生活在这里的,但年轻人多数都走了。”

    陈赢点了点头。

    是啊,现在时代这么发达,哪个年轻人不想出去闯闯,谁会愿意憋在这小村子里给游客牵驴呢?

    陈赢又问道:“光靠这个业务,赚的钱也不够花吧?”

    藏民朴实笑道:“国家每年每户会给1万块钱的补助,加上卖点手工艺品和服务游客,赚的也不少呢。”

    边走边聊,三人很快来到村中一座矮房门前,陈赢瞥见门上正挂着一块“内有手工工艺品出售”的牌子。

    刚刚听藏民提起,他便对手工艺品颇有兴趣,于是此刻便决定进去看看。

    陈赢看向高峰:“行了吧,你小子还没骑够啊?”

    高峰翻身下驴,说道:“够了够了,颠的屁股生疼,这东西也没个鞍子。”

    “要个屁鞍子,又不是骑快马。”

    陈赢说着推开工艺品店的房门走了进去。

    简单的木板和土砖块垒成了简易货架,上面放着各类手工制成的工艺品。

    水壶、毡子、转经筒、乐器……应有尽有。

    屋内只有一个十二三岁的藏族女孩在看店,身上同样穿着藏民特有的服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