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116-第2/3页

加入书签
    见周嘉谟和黄克缵安静下来听自己说话,朱由校也不再紧张了,他是真的怕俩老头吵出火来。

    “ 朕最怕的河南黄河水患的同时,南方再出现水患。”

    周嘉谟和黄克缵脸上的不忿之色,立即都收敛起来了。他们俩为官四、五十年,对大明各地的全局了解也非常深入。风调雨顺的年头非常少,倒是旱灾水涝交替出现的时候多。想想南方有些年头没出大的水灾了,不禁就面色巨变。因为扬子江发大水的时候,必然会伴随着北方出现旱灾。

    南北要是歉收,以各地常平仓多数的钱、谷两虚,徒有虚名,现在都已经起不到平抑粮价的作用了,一旦遇上荒年,那、那就是朝廷最艰难的时候。

    朱由校看这两位的神色变化,知道他俩明白了自己的潜台词。

    “朕就怕老天容朕的时间不够多,不容朕补足常平仓历年所欠,就怕旱灾出现的时候,鞑靼趁火打劫,要是那样朝廷恐怕连招架之功都没有了。”

    周嘉谟的火气半点不剩了,“罢了,老臣就是看不过绍夫把自己当年轻人。陛下说的对,趁着南方暂时无事,先把鞑靼荡平了。免得内忧外患,招架不来。”

    黄克缵见周嘉谟道歉了,便也不再追究,长叹道:“常平仓的隐患也该清理了。不然一旦南方歉收,不能及时赈济灾民,那就会造成大量流民出现的。”

    朱由校点头,面上俱是忧色。

    周嘉谟看少年天子年轻的脸上都是愁容,就情不自禁地宽慰他。

    “今年左光斗在津门兴修水利、拓荒种植水稻,有不错的收成。明年西边的移民去辽东,后年也会在浑河两岸种植稻谷。若是辽东的广袤之地,能够全面种植,当能够补足部分常平仓。陛下莫要忧心太过了。”

    “是啊,是啊,陛下还是放宽心一些。现在着手从西部迁移出部分百姓,不说十年之后的事情,五年累计下来,黄河携带的泥沙就会明显变少,河南收成就会增加,还有亩产千斤的番薯每年填补,不会出现大量流民的。”

    朱由校面色缓和,双手的中指揉揉两侧的太阳穴。

    “愿如周卿、黄卿所言。朕不日即将带军出征,春闱的副主考想用朱国祚、周如磬,你们以为合适否?可行否?”

    黄克缵立即赞道:“好。非常合适。陛下选的好。”

    周嘉谟也说:“陛下选人合适,这俩人都是正直有才之人。朱国祚是万历十一年(1583)的状元,周如磬是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他俩人与何宗彦一定会为陛下选出可用人才。不过,老臣估摸着何宗彦不肯为主考官的,他只比周如磬早了一科登皇榜。”

    黄克缵明白周嘉谟的担心,直接掀开内里的谜底。

    “陛下,朱国祚与何宗彦同岁,但比何宗彦早了十二年登科又是状元,何宗彦必不肯为主考官的。陛下若不如明日把副考官之事在预算会之前说了,老臣看何宗彦必会谦让与朱国祚为主考官。”

    朱由校讪笑,“这事儿怪朕考虑不周全,先拟了何宗彦为主考官。”

    “无妨,何宗彦谦让,传出去也是士林的佳话。”

    君臣又定下了一件大事,彼此都感觉轻松不少,朱由校吩咐刘时敏派人将两位老大臣好好送出宫,才再度去永宁宫看朱由检。

    西征期间还是要用朱由检监国,春节期间设宴也要朱由检出面。在皇家使用童工,居然是天经地义、不用带一丝不安的。

    若是不用朱由检,才会让所有人都不安呢。

    朱由检这几天有几个姐姐和姑姑每天去看他几次,能坐起来了,朱常淓带他的弟弟朱常[氵坒]今儿陪他玩了一下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