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创生算法

加入书签


    回到宿舍,陈索的脑海中还在回荡着刚才宇组长告诉自己的那句话,“我们的视野,可能被什么屏蔽了”。

    这让他想起自己在学校时,老师讲到的一些东西。

    早在21世纪时,就有学者提出了“智慧生命偶然性假说”,其内容是,因为宇宙间形成生命的要求条件较为苛刻,而生命的诞生则是智慧生命的最基础条件,并非有了可以称做生物的东西,就可以代表智慧生命的存在,首先满足生命诞生的基本条件是各种有机物,合适的能量和温度下的水源,促进有机物合成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这些是第一步,而那时的人类还未发现宇宙中存在丰富的大分子的证据。

    其次,即使有了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基础要素,还要在稳定的环境中发生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直到诞生出原始的细胞,原始的细胞要经过不断的进化才诞生出最基础的生命。这就需要一个稳定,具有有序变化,具有相应能量和温度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在宇宙中都是罕见的,大部分恒星和人类拥有的太阳相比,都过于大和热了,而存在行星的恒星数量更为稀少,即使存在行星,那么宜居带也是一个问题,那就是,距离是一个很微妙的东西,很多行星的轨道,要么就是距离恒星太近,具有极高的温度,无法稳定存在容纳生物大分子的温和的水源,要么就是离得太远,整个行星是一颗冰球,一切都被冰封起来,接受能量的能级有限,即使在冰层底下形成原始细胞,也很难继续发展出其他形态。

    总而言之,这个假说认为,在几乎无限广袤的宇宙中,虽然概率小,但是是可能存在有相对广泛的生命因子的环境,但是一般都止步于原始的生命要素,这样就到头了,而像地球一般,产生细胞,产生生物、植物,并且逐渐演化出复杂且庞大的生物圈和生态系统,以至于可以容纳动物生成的环境,在宇宙中可能是无数巧合形成而独一份的,再往后,动物的不断进化而使得某一种高智慧动物脱颖而出,产生智慧和自我认知,继而变成高智慧生命。更是在地球的生物发展史中都显得诡异且不合理的。

    因为,生命的诞生和繁衍,并不需要文明,或者说,文明对于某个生物集群来说,可能是锦上添花,但不是必须拥有的。这并不复合单纯的生物进化论。将这个道理适用到整个宇宙,那么高智慧生命乃至文明都没有诞生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这就是智慧生命偶然性假说。

    而后来打破这一假说的,则是一个算法。

    随着大宇宙开拓时代的到来,人类在宇宙间探索的速度指数般提升,从一开始的亚光速时期,人类就彻底征服了太阳系,而FTL超光速科技被点出来后,在短短的一百多年内,人类的宇宙航行速度就从1倍光速达到了15万倍光速,人类的活动足迹横跨200万光年,已经逐渐超出银河系的范围。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的生命发现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好像跨过了一道坎,就获得了更多的视野,人们起初发现了各种游荡在宇宙间行星和小行星上的各种有机物,继而在一些行星上发现了原始生物细胞,最后甚至还发现了一些生态星球,拥有原始但蓬勃的生物圈,其中一些被人类殖民开发,另一些被观测研究。

    但是,很快兴致勃勃的人类就仿佛撞到了一堵墙上,在人类探查过的近千万颗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范围内,依旧没有发现任何智慧生命存在的迹象,莫非,自己真的是星际老大哥?这时,智慧生命偶然性假说就又被提了出来。

    而很快,人类的学者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研究,提出来一个算法,就是著名的创生算法,创生算法的内容就是对已经探索和发现的宇宙区域内的归纳总结,人们发现,适合诞生生命的因子其实在宇宙中广泛存在且按照某个定律和算法分布,大约在每一万颗恒星的分布范围内,就有一颗行星或者小行星存在生命因子,而每数百存在生命因子的环境内,就必然有更高级的生物分子乃至原始细胞的诞生,再往上,大概约千万恒星的范围内,就会诞生一颗拥有原始生态的星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