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加入书签


    人生南北真如梦,但卧金山高处。白波东逝,鸟啼花落,任他日暮。别酒盈觞,一声将息,送君归去。便烟波万顷,半帆残月,几回首,相思苦。

    可忆柴门深闭,玉绳低、翦灯夜雨。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愁对西轩,荔墙叶暗,黄昏风雨。更那堪几处,金戈铁马,把凄凉助。

    ——《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纳兰性德清

    苍莽郊野,雨点如箭,从天而射,闪电如刀,劈砍大地。

    一个紫袍人,一个灰袍人,头都罩在斗篷中,看不清面目,两人一动不动,如两杆标枪立在雨中。

    一道奇大的闪电劈下,天地都为之震撼,两人同时出招,飞奔向对方,一刀一钩相接,火光点点,电光石火间,两人兵器已格撞数下。两人又同时大喊一声,腾空而起,在升起过程中,双脚在空中互踢,最后的一脚使上了巨力,四脚相撞,两人被弹回到原来的位置。

    两人各持武器,在雷雨下对峙,狂风大作,两人岿然不动。

    灰袍人摘下斗篷,他脸上还戴着一副面具,在夜色下更透诡秘,紫袍人显得有些怕,后退了两步,灰袍人右手一抖,衣袖中跳出一根看似非常普通的木杆,民间用于粘蝉捉蜻蜒那种。

    此物一出,紫袍人却更为震恐,空中闷雷响起,紫袍人施展轻功,如大鸟一般窜向空中。

    灰袍人右手转动,木杆前端开叉,闪电劈下时,木杆开口处,数十根晶针激射而出,照着紫袍人后背飞去。

    闪电劈中一颗大树,火光大作,浓烟滚滚后,大树倒下。

    尚冒着烟,已变成木炭的树干旁,那个紫袍人倒在泥泞中,一动不动,一只眼睛外露着,瞪得大大的,残留着无尽的不甘之情。

    大雨如注,雨点打在通惠河的河面上,就像水即将烧开时一样,急速的冒着水泡。

    通惠河是元朝挖建的漕运河道。由郭守敬主持修建。最早开挖的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经瓮山泊(昆明湖)至积水潭、太液池,自文明门(崇文门)外向东,至通州高丽庄入潞河。

    通惠河开挖后,行船漕运可以到达积水潭,因此积水潭,成为大运河的终点,商船百船聚泊,千帆竟泊,热闹繁华。在元朝中后期,每年最高有二三百万石粮食从南方经通惠河运到大都。这条河道在明朝和清朝一直都在使用,为京城漕运的大动脉。

    平时,通惠河上船只细密,今夜,因为大雨,这一段河上,仅有一只船在水上航行。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船舱里传出一人咏诗的声音,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二首》,是一首颇有新意的诗,历代对隋炀帝的评价是荒淫无度,好大喜功,乃亡国之君,皮日休却赞隋炀帝开运河,沟通水系,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泽被后世,是一件大功劳。

    船舱里的人还准备再念首诗,船夫却惊叫起来,陆公子,你看,这水里有具尸体。

    船夫指着河面,船舱里冒出一颗头,这人三十来岁,商人打扮,却透着文人的气质。这陆公子看到了河面漂着的尸体,外穿紫袍,背部朝上,难以分辨死者的年岁和面部特征。

    船夫说道:“陆公子,要不报官?”

    陆公子摇头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官府问起来,还得解释。”

    船夫又说:“不如把尸体捞起来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