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东线情报

加入书签


    第一节

    时间回到1942年7月,在斯大林格勒的防线圈里。重要人物:安德烈。

    清晨起来,通过朦胧的双眼,看到泥土筑成的天花板。那是地下防空所,和安德烈一起住的还有一名工兵和一名下士。

    安德烈感到五指无比的肿痛,食指肿的像意大利香肠,这是他来到斯大林格勒第一天,手却冻疮了。这支小队是斯大林格勒的地道兵,当时,1942年初莫斯科保卫战后,德国想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以扭转战局。

    4月5日,希特勒发布命令全力进攻斯大林格勒,7月,占领卡拉奇城。卡拉奇城位于顿河旁边。随后德军第六集团军元帅保卢斯集结了50万兵力,包围了斯大林格勒,这支部队号称“德国脊梁骨”。斯大林不得不开始制定新的战术——游击战。

    为了阻止德军进一步进攻,苏联早就秘密编制了地道小队,其中一支代号“6号老鼠”的小队,就是安德烈所在的队伍。

    地道小队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地道炸毁德军的坦克,德军的坦克必须从顿河运输过来,所以通过泥泞疏松的土地潜伏在德军之下,找到机会后安置炸药,炸毁坦克履带,这用了一种特殊反坦克炸药,在卡拉奇地下,就是工地,那里有成吨的火药。

    只是遇到了一点麻烦,对于这样潮湿的土墙,火药很容易湿透,所以地道队就用橡木搭建起一个地下仓库,这种橡木可以很好隔水。

    不过对于人就不那么幸运了,地下坑道阴暗潮湿,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泥墙会塌下来,也不知道什么地方会突然爆出河水,你必须做很精密的计算,哪怕一点差错都会丧命或者害死队友,能做这些事的,人称“地老鼠”。在阴暗的地下如老鼠般生存的矿工,唯一光亮是来自油灯,而光亮就是生命,没有光就没有氧气。当微弱的火光发出咝咝响,要么找到出口要么昏迷。

    安德烈是俄国人,随父亲生活在俄国,父亲死后,他就去工地打工养活自己,16岁被军队召入加入俄军工兵营训练,期间学会了一点德语,18岁就直接参战。

    安德烈的指挥官是一名中士,名叫克里夫斯基,俄国人,人称“鼹鼠”,在地道下生活了2年之久,对于士兵来说,工兵就是躲在地下贪生怕死的老鼠,但是“鼹鼠”不会这么想,他觉得工兵是最能干,最勤劳的。

    因为在当时,工兵不太起眼,二战爆发时,工兵所干的活是最脏最累的活,待遇也不高,不受人关注。直到战争结束,科技越来越发达,工兵这种职业才被人重视。在冷战期间和国家内战期间,地雷是所有军方最烦恼的事情之一,这时候工兵竟然变成了战争中最重要的人物。

    先前的工兵主要是修筑铁路和桥梁,也有建造防空洞和地道,现在军事技术的急速发展,新增了地雷工兵,通信工兵,航空工程兵,化学工兵等职业,工兵得到了很大发展。

    特别在苏联,从1941年至1942年起,就组建了10个工兵集团军,每个工兵集团军管辖2~4个工兵旅,每个工兵旅管辖10个工兵营。苏联特别重视战舰工兵和地雷工兵的发展。战争期间,苏军工程兵共设置7000多万枚防坦克地雷,炸毁德军坦克和战斗车辆1万多辆。苏联工兵是当时世界上的佼佼者,工兵便成了苏联旗帜的标志,部队也名为“红军”,意思是工兵和民兵为主的军队。

    鼹鼠并没有特别之处,但是经历很传奇,3岁跟父亲学习木匠活,9岁在工地干活,被人称为建筑天才,他有这方面天赋,于是军队把他招了过去,他很荣幸当兵,觉得这是很光荣的事。14岁就在军队当了建筑工兵,18岁转移到地下工作,成了一名地下建筑工兵,直到2战爆发,20岁的他不得不加入战争。在短短6年军队生活内学习到很多,精通堡垒构造和车辆维修,空闲时自己学会了英语和法语,为人友好诚挚,很快被提升为军士长,这时他才22岁,很快就体现了他惊人的领导力。安德烈也是18岁来到地下,所以鼹鼠特别注意安德烈。

    “起来!伙计们,该干活了!”鼹鼠从地面回到地下,急忙拉起正在睡觉的队员,因为他接到工程加紧的信息,德国很快便会进攻,地道必须搭建完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