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明朝内阁的知识普及

加入书签


    张浩不顾后车的连续鸣笛,强行插入抢过车位,挺好位置,摆出洗耳恭听的架势。

    “一路上我想了很多,假如,我是说假如,你获得的信息没任何问题的话,那么穿越回去,只有有两种方法来实现人生的宏图伟业。”

    “一种是自上而下,另一种是自下而上。”

    夏飞略有停顿,见张浩把座椅调为躺椅模式,。

    “继续。”

    “1519年是一个很尴尬的年份,明朝开国于1368年,按崇祯吊死煤山算灭国时间,是在1644年1519年正好卡在中期。”夏飞只看一眼资料,便牢记在心。

    “为什么?”

    “中国的历代王朝在建立之初,出于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往往能够做到休养生息,让百姓们安稳生产,安居乐业,可一旦进入中期,有了数代人的财富积累,王朝进入到一个稳定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开始强势,统治者自信满满,朝野上下顾盼自雄,自称天朝上国,万邦来朝。”

    “这时,帝国很难接受一个或几个超出他们认知层面的人才或治国方案,我们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很难通过官僚体系直接进入大明的统治中心,因为这是权力的最中心,不管是皇帝还是朝臣,绝不容许大权旁落。”

    “而且,明朝是内阁制,这一点决定了帝国权力中心之外会有无数门槛,咱们要迈过一道又一道的门槛才能进入权力中心,进而发号施令,指定国策。”夏飞凭借高中时的记忆,想要给张浩进一步讲清穿越计划中自上而下治国的不可行性。

    “内阁制?什么意思?”张浩闭目养神,但对夏飞的讲话内容保持绝对的专注。

    “内阁制,呃,简单来说,就是宰相制的扩大版,在内阁制之前比较多的是宰相制,宰相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除了皇帝,宰相说了算,而内阁制则有几个人组成,一起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算是对丞相权力的削减。”

    夏飞对明朝历史的了解仅停留在高中时期,纯粹出于文科生的好奇与无聊,以此来打发时间,理解的还很浅显,但在张浩面前,足够称得上专家。

    尽管水分很大。

    “这有什么区别?不都是皇帝说了算?”张浩听得很认真,结合自己近乎于零的的历史认知发出疑问。

    夏飞知道再解释下去会偏离主题,可十万块的咨询费已经付过,多讲的算是赠送,耐着性子整理好思路,缓缓说道。

    “内阁和宰相都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但宰相要比内阁大臣的地位高很多,丞相是国家法定的决策机构长官,有决策权,所以被称为百官之首;而内阁则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处,只提建议,决策权在皇帝手里。只不过到了中后期,内阁的权力也很大,比如张居正。”

    “另外一点是职权不同。各个朝代的宰相权力不一样,但多数的时候掌握的是行政权,行政权通俗来说,就是对国家的军政大事有参与权和决定权,这样的权力会威胁到皇帝,所以朱元璋建立明朝不久,便废除了宰相,推行内阁制。”

    张浩仿佛开悟一般,猛地坐起身,问道,“我明白了,内阁制相当于把宰相的权力分散到更多人的手里,这样就能避免宰相大权独揽,架空皇帝。”

    夏飞点点头,继续讲道。

    “内阁制不仅仅是分散宰相的权力,更重要的是把决策权完全交给皇帝,内阁大臣只负责草拟处理意见,随着政务军务越来越复杂,皇帝一个人忙不过来,也为了省心省事,逐渐把决策权交给身边的太监,自己只负责听汇报,这个由太监组成的决策机构就是司礼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