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朝堂论政

加入书签


    翌日,文种带范蠡、杨来铜、赵明成、赵玉竹来到越王宫侯见,文种先行入朝禀告。

    越王勾践听闻范蠡已到朝堂外,还没等文种说完,便立即走下丹墀,手挽文种,亲自降阶来迎。文武官员自然紧随其后。范蠡等从形式上就一眼看出是越王亲自来迎,也是很受感动,急忙上前跪倒:“楚人范蠡等拜见越王!”

    勾践上前一步,将四人一一搀起:“久旱逢甘霖,长夜出皓月,想死寡人了,列位爱卿快快请起!”

    说罢,手挽范蠡走入朝堂。越王升坐开言道:“范蠡先生乃当世一等一大贤,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文韬武略,世无对手。就是杨来铜壮士,也是当世第一大力士,弓箭无对;赵明成、赵玉竹兄妹也是武功出神入化,罕有敌手。寡人何幸,越国何幸,得遇诸位,真得感谢上苍!”

    说罢站起,向上苍一揖。

    范蠡向越王和群臣分别深深一躬,然后说道:“蠡本陋质庸才,疏懒之人,越王盛赞,使蠡感佩无地,正是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倒是进入越地以来,常闻百姓对越王勤政爱民称颂不已,对轻徭薄赋感恩戴德。以此观之,越国兴盛,指日可待。”

    群臣望向范蠡,但见他身材适中,天庭饱满,地阁圆润,双目迥迥有神,双唇不大不小,不厚不薄,腰背挺直,不摇不晃,声音洪亮,说话吐字清晰,不疾不徐。见越王谦躬有礼,不卑不亢,对群臣,礼节周到,一视同仁,先自有了八分喜欢。可看年纪,二十五岁上下,所以,对越王盛赞,颇不以为然。

    范蠡看向越王,身材高大,长颈耸耳,嘴尖唇薄,金城骨突,说话宏亮声尖,眼光灿灿。他是范蠡见过的国君中身体最瘦的一个。其他国君大都身体臃肿,既使如秦国国君和燕国国君也是不胖不瘦,从身体上就能看出越王勤政,这与百姓所言与文种所言相符。

    正当范蠡沉思之际,耳边传来越王的问话:“范先生,越国国小民疲,先生如不嫌寡人卑陋,寡人欲烦先生为国师,军国一体大事愿从先生一言而决,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范蠡此时虽对越王和越国均有良好印象,又有文伯在朝,但人生能有几个几十年?这关乎自己和师兄弟们一辈子前途命运,不得不万分谨慎。所以,他向上一揖:“回大王话,范蠡心中有直话,想一吐为快,不知大王和诸位大臣可愿听否?”

    越王哈哈大笑:“寡人虽然读书有限,但厉王止谤的教训还是知道的。在越国朝堂,非但范先生,就是所有朝臣都可尽舒胸意。先生有话,尽可直言。”

    “谢越王。范蠡十岁离家,随尊师南华上人入山学艺十载,师门门规为‘民活’二字,既今后一切言行都要为民着想。下山后,我们游遍大半个华夏大地,就是要寻觅一处可以实现理想抱负的地方,扶保一位真正为民为国的好君主,最终扶持大周,使华夏百姓过上安康的生活。这就是我们几人苦苦的追求。在我们游厉过的各国中,以秦燕两国国君和吴国伍员老宰辅挽留最切。但秦君志向太大,恐非全民之福,燕君眼光太浅,伍宰辅乃当世大才,但其国君犹如秦君,其国恐将有内乱之象,所以都被我们一一谢绝。今初到越国,不知越王治国方略为何?”

    这番言论是范蠡最直白的阐述。越王是听个明明白白:合乎范蠡理念则留,洒尽一腔热血,否则,多大的高官厚禄也留不下他的心,必将远走高飞。聪明如越王焉能不知?只见越王大笑而言道:“君与臣当如鱼水相欢,王与民当如父与子,没有民,哪有臣,没有臣,哪有君。自古以来,凡国家兴旺时期,都是君臣关系,君民关系和谐相处得好的时期;反之,君王视民为驺狗,民视君王为仇敌,安能不败?寡人虽新登基,这个道理时刻不敢忘怀。徼天之幸,它年既使称霸天下,不敢忘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