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登泰山(一)

加入书签


    赵玉竹心中暗骂杨来铜一句:小心眼。她掏出钻石包,往杨来铜怀里一放,说道:“既然你那么喜欢,就放你保管吧。”

    杨来铜急忙说道:“我心太粗,一天大大咧咧,万一弄丢了咋办?”

    赵玉竹说:“弄丢了也不用你赔。”

    杨来铜说:“拉倒吧,还是放你身上牢靠。”

    范蠡则嘱咐大家,有宝人前切勿轻露。

    杨来铜说道:“大师兄,你捡到了什么?”

    范蠡掏出一个完整的扇贝给大家欣赏,并说:“手轻点,别掰坏了。”

    赵玉竹看完交给赵明成,赵明成看完又交给杨来铜,没觉得有什么稀奇的,外面与其它扇贝完全一样,扇肉完全晒干了,很硬。里面扇壳有些花纹,这与其它扇壳也区别不大。杨来铜看了一会儿,忽然瞪大了眼晴:“大师兄,原来你也捡到宝贝了!”

    赵玉竹、赵明成一听,马上聚拢过来“宝贝在哪?”

    杨来铜指着扇贝说:“这个扇贝与其它扇贝不同,它就是宝贝呀!这也难怪,因为你们没有到过咱师父住的飞羽山。这个扇贝里里外外象极了师父住的地方。你们看,这个扇贝半圆形,上面象锯齿一样。这正象师父住的飞羽山,周围群山拱卫,山头高低不同,远望象锯齿一样。这还不算稀奇,最稀奇的是扇贝里面的花纹。你们看,左面象极了一处山洞,洞中端坐一位老人,这不正象师父在打坐练气吗?晒干的扇肉正象洞中堆的竹简;左右上面光滑,象极了洞壁和上面峭壁;右面靠右边上这个圆形黑点,象极了泉眼;而周围黑黑点点,不正象山峰岭头的松柏吗?天下竟有如此稀奇之物,而稀奇之物恰恰被大师兄巧遇,大师兄真是有天缘啊。”

    大家观赏一阵,议论一阵。赵明成和赵玉竹都说,大师兄、二师兄,有机会可一定带领我们去往飞羽山一趟,当面拜见师父他老人家。范蠡、杨来铜也说,一定会的,我们何尝不是天天惦念师父老人家。

    大家边走边讲。这一路行来,都是大平原,道路宽阔平坦,凡遇村镇都是大村大镇,只要有钱,吃宿都很方便;询问路程,店主都能说个明白。原来,大家早已进入齐地。一日早晨,范蠡征求大家意见说,齐国是个大国,可游之处甚多,我们先去哪里?没想到大家心走野了,一口同声:先逛泰山,后去临淄,最后看济南趵突泉。

    目标确定,说走就走,马鞭挥动,神驹如飞。两天的路程,一天就赶到泰山脚下,众人寻店住下。当店主得知他们次日要游泰山,连连摆手:“去不得,去不得!”

    范蠡询问其原因。店主方说出原由:原来,泰山为齐鲁交界处,南坡为阳,归鲁国所管,北坡为阴,归齐国所辖,高峰特立,独撑天穹。后齐桓公称霸天下,九和诸侯,驻军泰山之阳。自此,泰山全归齐国,号为真武大帝驻跸之所。自此,泰山扬名天下,各地多有专程朝拜者。当地居民进香朝拜许愿还愿者更是络绎不绝。可是半年前,来了一拨义盗,占住泰山,阻断上山之路。

    “何为义盗?”大家问道。

    店主答道:“领头人名叫武殿臣,聚集了三百多人,占住了整个泰山,扼守各个险要之处。官军几次攻打,最多时动用了四万军队,都被武殿臣打败。武殿臣养活三四百人,自然要吃要喝要花钱,他只向泰山周围百里内百姓征收,收得很少,够养活他这几百人即可。他不准百姓向官府交纳赋税和出徭役。他在各地派有暗哨,一旦官府来人,即行杀死。因此,官府轻易不敢来到泰山周围。他对手下要求极严,不准做出祸害百姓的事。据说山上人每天只做三件事:练武、种地、修工事,有手艺的人干手艺活,例如,打造兵器等。因此,老百姓称他们为义盗。听了店主的介绍,赵玉竹问道:“大师兄,如此说来,我们还上山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