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凭天公断

加入书签


    又有一位老者说,我年令也不小了,这次回去,有这五十两银子垫底,足够我建一处鱼塘。每天养鱼钓鱼,乐趣无穷,给个神仙我也不换。有个四十多岁的人说,别的本事我没有,一把蛮力我还有。这次回去,我要把我家后山林下全种药材,争取三年后,把附近三邑所需常用药材全包下来。我要住在山上,干在山上,吃在山上。除种药材外,我还要种菜栽果树,养一大群鸡。三年后,欢迎大家到我那参观,我保证小鸡炖蘑菇管够,黄瓜醮酱猛吃,自家用药材我一文不收。说得大家口水都淌下来了。话匣子打开,人人都有了自己的创业打算。范蠡给大家鼓劲说,咱们这些人毕竟是在外面见过世面的人,经的多,见得广,脑子开窍,希望大家给老百姓带个好头,闯出一条富裕路。全体被裁撤人员都高高兴各奔前程去了。李志民心里又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林邑有一条河,源出高山。河虽不大,然而一到汛期。河水暴涨,将山沟里的石头冲到下游平原地带。经过多年冲刷,河底与地面持平。别说洪水季节,就是稍微涨水,河水就都漫灌农田,往往造成河两岸农田颗粒不收。这种现象早就该治理了。在以前,这种事没人管,要钱没钱,要人没人,也没人组织。李志民决心把这件事管起来。他向有经验的老农请教,参照外地治河经验,集中全邑农民献工,顶替每年应出劳役。先将河道清理出来,去弯取直。然后,就近取材,在堤两岸修成斜坡。在斜坡铺满铺平护堤石块,石块底部插入河底,以勉被洪水冲毁护坡。经过从春到秋的整治,终于完成林邑河道治理,粮食总产量提高两成还多。通过这件工程的建设,使全邑百姓从上到下,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增强了信心。李志民为此制定了长达五年的规划,要干成五件利民工程。

    范蠡自下山周游列国以来,就属这次在卫国林邑驻足时间最长,几近半年,也和李邑宰配合最开心默契,开阔了视野,总结出一成套富民强国的经验,和老百姓的心贴得更加紧密。

    但卫国国小民稀,国君安于现状,不是范蠡长驻之地,是到了该告别的时侯了。

    这一天,李志民从乡下归来,范蠡立即提出了告别的请求。李志民一听就蒙了,以为是不是自已近一时期光在下面走动,慢待了四人。于是,他解释道:“愚兄近一时期光在各村各镇走动,有处理不完的公事,接待不完的百姓,实在是拔不出脚来。临走之前,我安排师爷和国保负责照看诸位贤弟,有不周不当之处,望诸位贤弟莫怪,说出来,愚兄马上安排。”

    范蠡笑着说:“李兄现在是一位极称职的邑宰,我对李兄和林邑是完全放心了。近一段时间,我们虽然不在一起,但一切有师爷照看,有国保和众兄弟陪伴,虽然大家都很忙,理政的理政,练武的练武,起早贪黑。但忙得有价值,活得很开心。衙役们的武功提高很快,其他各项工作也已经全面走上正规,我是特别放心,所以提出要走的。”

    李志民马上接着说:“自从你们四人来到林邑,没有一天不从早忙到晚,现在局面已打开,我们正该过过正常生活了。我这次回来,就是要向上面申请,正式下文,任命范兄弟为副邑宰,其余三弟妹任各部门主管。我们有公事办事,无公事大家常聚,岂不快哉!”

    这一番话,范蠡听了也是分外感动。但他志不在此,于是回答道:“范蠡秉承尊师严命,一生志在拯救天下黎民,不敢苟安。卫国国君安于现状,难以有大的发展。在此,我志难伸,所以才向李兄辞行,非有他故。”

    李志民也知范蠡智谋无双,武功绝顶,志向远大,绝非小小林邑所能容纳。最后只好恳求他们留足三日,让自己略尽地主之谊。范蠡见盛情难却,再要推托,就有些不近人情了。这三日,两人是寝则同床,食则五人同桌,畅谈古今事,慕划天下图。闲谈中,李志民谈及要赠送银两,被范蠡婉拒,李志民也就不在多说。问及范蠡下步行程,答以中山、燕国、齐国、鲁国,沿边而下,以至江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