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拜见秦公

加入书签


    白将军见范蠡无语,乃问道:“范兄弟又是怎样看待军队的作用和天下大势呢?”范蠡站起肃然道:“范叶承师尊十年教诲,已立‘民活’之志,我的国,乃是大周国,我的志乃是民富国强。我一生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华夏一统,老百姓安居乐业。自平王东迁以来,各地方豪强借机崛起,争战不息。试问,哪一场战争是正义战争?哪一场战争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好处?”稍停片刻,范蠡继续说:“天心在民,天道在平。民安国牢,民富国强,我一生之志在此,并将为之奋斗终生。”

    举座愕然,不能与之辩。

    次日,白将军带范蠡出席秦国早朝,并一一引见各位朝臣。秦国以武立国,名不虚传,在朝堂外便有体现。只见过道两旁兵器架上插满刀枪棍棒,钩钺斧叉,强弓硬弩,盔明甲亮。文武大臣中,来自各诸侯国的人才不少。显见秦国是一个包容型的诸侯国,能容纳各国英才,这一点是其他各诸侯国不能与之相比的。向前望去,丹墀之上,秦公高坐。看他年令,当在四十岁左右,双目炯炯有神。上身挺直,不动不摇,正是人生黄金阶段,精力充沛。

    白将军出列,向秦公引见范叶,范叶向前跪倒,拜见秦公。秦公哈哈大笑,边从丹墀走下边说:“这几天范先生大名可是如雷贯耳,震得寡人耳鼓都痛了。”范叶再拜:“如此,小民有罪了。”这时,秦公已走下丹墀,双手亲自扶起范叶:“什么有罪,范先生是有大功于我大秦的。来人那,范先生远来是客,赐座!”这时,早有太监搬来坐椅,安排范叶坐下,秦公这才回到丹墀之上坐下:“听闻范先生还有几位同伴,为何不见?”白将军赶紧回答:“是臣考虑不周。”秦公:“速招来,一并朝见。”

    实际上,杨来铜等三人早已等侯在外,一听传呼,赶紧入内,拜见秦公。秦公赞叹几句,一并赐座。

    这时早朝方才正式开始。秦公首先演讲:“我大秦国地处边陲,地瘠民穷;内临强敌,外有夷患。寡人临位以来,虽有众卿千方百计,为之谋划,寡人亦殚精竭虑,但仍左支右绌。今幸赖范先生一众四位,施展大才,将我多年亏空补齐。四位真乃天降英才,救我大秦啊!何况寡人又听说,范先生不但谋略天下第一,武功更是天下无双。先生如能入我大秦,寡人何吝封侯赐伯之赏。”

    这番话,秦公出于至诚,足见秦公对人才之渴望。范叶知秦公的深意,但从叶将军所言,秦公与自己志向抱负差距很大,追求方向有别。想到此,范蠡只好委婉回答:“范叶本山野顽童,有幸得遇明师,十年教诲,使草民初识大义,许身天下万民,不计个人得失。入秦之后,所闻所见皆是称颂秦公清明治国,众朝臣清廉为公,千里秦地,人民安居乐业,胜于他国多多矣。但草民来秦地不及十天,请秦公恩准,允我等到老子出关之地和其它圣地再逍遥几日。”

    秦公听罢笑答道:“范先生本就是我国客人,既如此,秦地任你游玩。白将军,范先生一行之向导食宿及一切费用由你负责,你要妥为安排得当,不使有差错。”白将军连连答道:“国君放心,决无差错。”

    临行,白将军派来一名经验丰富的近五十岁的老向导,带了必备药品和皮质水袋。另外还有两名年青军人,负责一行人的食宿。范蠡婉拒说,我们四人有快马,将军赏赐足够花用;我们多少都会点武艺,足以自保;至于向导,我们沿路询问就可以了。白将军不许。这样也好,范蠡四人乐得逍遥。

    一般情况下,都是向导走在最前方,范蠡四人走在中间,两名军士殿后护卫。一行七人皆乘马前进。杨来铜还乘自己原骑,他将自己赢来的大黑马送于赵忠义乘坐,这样,大家都有马骑了。

    范蠡与杨来铜并骑而行。他小声问来铜:“发现什么异常没有?”杨来铜说:“没有三个累赘,这时我早跑出五六十里了。”范蠡说:“对头,你没发现,两名军人就是专门监视我们的,有些话要背着他们。”“那我得告诉玉竹他们。”杨来铜停下。很快,赵玉竹赶上来,与来铜并行。来铜小声对玉竹说:“妹子,有些话不能让后边两名军士听到,他们可能是监视我们的。”玉竹瞅他笑了:“你还挺有心计呢。”“哪里,是范师兄才告诉我的。”玉竹揶揄他说:“我想你也没那么多心计,一天粗心大意的。”来铜愣了,挠挠后脑勺,似乎明白了一些,突然冒出一句:“那你不好将你多余的心计拨给我一些?”说完,两人都会心地笑了。渐渐地,范蠡发现,常常是他与赵忠义并行,而来铜和玉竹到常常走在前面,两人有说有笑,甚为融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