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惩恶

加入书签


    次日,丁国舅自宫中归来,单独请范蠡密商国家大事。国舅说道,我为大周,也为先生考虑,再三劝说敬王重振朝纲,再创辉隍。但先生也看到了,众朝臣包括定国公,护国公在内,只图眼前安逸,哪有复兴之志?敬王懦弱,更怕引起争端。一向朝中大事依靠两位国公决断。敬王也深知先生忠义,特赐先生白银千两,希望先生安心住下,以待不时咨询。说罢,取出白银,送与范蠡。范蠡也觉敬王非中兴之主,众朝臣更是得过且过之徒。自己在此空耗,岂不虚度时光?这时他忽然想起自己临下山时,师父原就叫他先考察诸侯动向,增加阅厉,以定行止。于是,他将白银推过去,笑道:“请国舅爷代我向敬王致谢。王室艰难,用银地方很多,况且范蠡二人现在盘缠正有,所以此银还是回归国库为好。我观敬王心地善良,凡事求稳,这原不错。只是满朝充满暮气,不思进取。敬王一人就是想重振朝纲,也是无力回天。至于我们师兄师弟,前几日听屈重大人言及秦人买马之事,甚觉怪异,当为朝庭前去,探明所以,今当告辞了。”

    对于张扬的安排,丁国舅建议先留府上,以备后用,范蠡认为稳妥。

    丁国舅与范蠡多日交往,彼此交心,已成莫逆。知强留不住,当即安排下人在十里长亭设晏,他要亲送。

    千里搭席蓬,没有不散的晏席。当两人洒泪相别的时侯,范蠡最后说道:“留步吧,范蠡他年若有寸进,必对大周有所回报,以答国舅相待相送之情。”

    大道通天,又直又宽。两骑并辔而行,眼观沿途风景,口谈轶文旧事,好不快活。在镐京的不快,已一扫而空。不知不觉间,街道两旁房屋渐渐多起来,人口也渐稠密,原来,己进入咸阳地面,这里己经属于大秦地界。咸阳作为秦都已有数百年历史,虽非京城,其繁华程度已不亚于京城,有过之而无不及。进入城区,但见南来北往之人摩肩插背,长相和服装各异:有的人高鼻梁,黄头发,男人穿女人衣服,花里胡哨;有的人白,有的人黑红,有的人黑眼珠,有的人眉骨突出,眼窝深陷,却长着蓝眼晴。细听谈话,口音各异,有的人说话你根本连一句也听不懂。再看街两旁,作买作卖更是五花八门,数百丈长的街道两旁全是作买卖之人。在宽敞的场地还有专门的牲畜集市,以交易牛马,特别是马市居多。看来这些人都是长久作买卖之人,每一段都是专卖区。

    范蠡、杨来铜二人最感兴趣的有两处:一处是卖希奇古怪东西的,他们以前没见过的;另一处是卖艺的。这两处比较起来,他们第一还是选择先看卖艺的。表演者是一对父女,父亲年近五十,女儿十七八岁,容貌艳丽,穿一身粉红色短衣短裤,更显俏丽不凡,干净利落。场地离开街道,选在一个宽敞的地方。

    范蠡二人先将马匹安顿好,然后来到内圈。刚好父亲表演完毕说道:“我们父女是从晋国来到贵宝地,听说咸阳人杰地灵,古道热肠,特来献艺。望大家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一会儿姑娘还有几手绝活表演,希望大家多多捧场。”这时姑娘双手端着圆盘,绕场一周,只讨得**个铜板。只看热闹不交钱的人都有些不好意思,偏偏有个长得三角四不圆的年青人,非但分文不交,却向盘内丢了个石子。范蠡杨来铜都瞪了他一眼。范蠡放进一块碎银,约有二两,随手捡出石子。姑娘连连行了三个礼,口称谢谢壮士大哥。说完,姑娘放下圆盘,捡起单刀,双手抱着刀把,刀刃朝里,刀尖朝下,快速绕场一周。只听“啪”的一响,姑娘早已单刀在手,上下舞动。众人只见刀光闪闪,好似雪舞梨花,人影簇簇,犹如蛟龙出海,风声呼呼,场内人人衣带飘飘,只见刀光,不辨人影。顿时,喝好之声,不绝于耳。在众人赞不绝口之时,姑娘单刀一立,收住阵式,一套刀法表演完毕。只见姑娘脸不涨红,气不长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