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上乘功法(上)

加入书签


        其下小字写道:“于混沌二年,见春意迥然,闻花香扑鼻,听鸟鸣哀婉,觉万物生机,得天地灵气,悟道之玄机,故作此功法。春来轮秋去,南雁回北处,苍天轮回转,道亦轮回旋,太极轮回功,天道之顺承也……”

        读罢,天行先是一惊,随后不禁大喜,他虽愚钝,字意不甚读懂,可太极轮回功几字倒也认得真切,于是又不禁心道:“这上面书的,不正是太极轮回功么?难怪师父说,青云越来越弱皆因部分道法缺失。而青云丢失的那卷太极轮回功,难不成就藏于此处。”

        想毕,立马将整段文字读了数遍,直至全然背熟方肯闭目,而待熟记完毕后,一回顾起地藏书大意时,天行却发现很多语句竟完全不懂,比如一那句:“甲气生,乙气沉,甲乙丙丁降,毋薨倚重圣!”这话完全就是不知所云,甲乙不知何物?“毋薨倚重圣”也不明何意。

        又比如一句:“生生呼来归去兮,谔谔道去还复来,渺渺苍气心中乱,另从魂飞梦魇集。”这话天行倒不是读不懂,只是充满了疑惑。“生生呼来”何物?“道去”又如何复来呢?“魂飞梦魇”又是何物呢?天行是想来想去,抓耳挠腮也无法理解其言外之意,对于地藏书整体意思,天行更是揣摩半天,方了解个大概。

        据石壁所述,太极轮回功讲求的是道法自然,而不是按一定规律去练,特别是到了第四层以上,由于每个人的体质,气场都大不相同,若都按书中所写去练,就好比对牛弹琴,根本是毫无作用的,气境根本就无法提升,就算可以提升些许,也需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因此,按照书中千篇一律的功法来练,学点皮毛倒是可以,若想习得太极轮回功的精髓,是不可能的。要想达到太极轮回功的第九层气境,就必须使自己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当达到天人合一后,气源于自然,运于自然,根本无需任何功法,真气即会随心而动,随身而起,随时而发,超脱层数的束缚,超脱能力的限制。

        然而,要达到天人合一境界,就需要学会吐纳养息,学会与天连为一体,达到身外无我,忘我于自然的境界,而这吐纳养息的功夫,自是青云一系所丢失的那部分功法了,直至今日,才重见天日。

        吐纳养息法的种类多种多样,不同的武术所用到的吐纳养息法是截然不同,比如道禅子养息法,它讲究的是气的运用,《庄子·刻意》曾记载;“吹呵呼吸,吐故纳新。”就是说吐出浊气,呼入清气。《云笈七签》卷三十二《服气疗病》曰:“凡行气以鼻内(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内气有一,吐气有六。内气一者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稲,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无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气,稲以解极。”

        这话说的便是道禅子养息法,而此处驱魔三派的开山鼻祖地藏所写的吐纳养息法更是标新立异,别具一格,甚至与那本“太极轮回功”所要求的真气运行方法更是完全相反。

        按照“太极轮回功”所述,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的练功方法,第一层到第二层要先引气上升,第三层到第五层就刚好相反,要先引气下行,再逐渐上升,而第六层至第九层就更复杂了,要先上下同时引气,分散真气,再将上下二气于心脉互换,运遍全身。

        若按吐纳养息法,就没有这般繁琐了,所谓吐纳,即呼吸,呼吸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外呼吸是指在肺内进行的外界空气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也称肺呼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