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建造

加入书签


    原料储备足够,新一年的基建计划正式开始了。

    几个事先选址的城楼开始建造,搬运工将木头砖块等东西一堆堆地搬上山,再由专业的建筑工进行建造。

    这个城楼的尺寸跟山顶堡垒差不多,但在结构上有较大改动。

    城楼整体由青砖制成外墙,由木板作为天花板和地板,由原木作为支撑柱。

    城楼连城垛高6格,边长5格。内部为补给存放处,用于存放弹药和食物等,两边连通城墙。

    鉴于它整体由砖制成,高度又较高,张成特意强调将地基深挖,巩固根基。

    城防工事可马虎不得。

    除去这些城楼之外,张成还调拨了一支建筑队到河边。

    他们的任务,是试着在河上建起一座木桥。

    桥梁建筑这个事,他们城邦里面没有一个在行的。

    张成和齐磊本来就是普普通通的平民,能自己弄出这么多东西已经很不容易了。

    桥梁建筑这种专业性较强的活,他们是真干不来。

    不过城邦向河对岸发展是必然的,那时总不能几十米的路天天划小船过河吧,搬运物资效率太低了。

    于是他们就考虑在河上建造桥梁,联通两岸。

    施工位置已经定了。他们打算以河中心那个小岛为跳板,建起两座桥梁。

    河心岛是个很好的中继点,它相对两岸的距离都不远,建起桥来相对简单。

    真正困扰他们的是技术问题。

    首先,他们没有专业人才设计桥梁构型。

    一个好的构型决定了桥梁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而这俩正是张成对桥梁的硬需求。

    稳定性是桥梁的基础,一个桥连稳定性都没有那就没必要存在了。张成可不希望哪天走在桥上突然桥就被大水冲跑了。

    承重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在张成预想里,以后北岸要通过这座桥向南岸运输物资。

    也就是说,这座桥要有能承受一群人在上面搬运物资。如果一次性运个一吨东西就塌了,那张成还不如用船运。

    虽然对桥梁构型几乎一窍不通,但他们还是知道要打下支撑柱的。

    支撑柱的质量很大一部分上决定了桥的稳定性,只要支撑柱质量过关,这座桥差不多就成功了一大半。

    关于材质的问题,他们最终选择用单根橡木树干制成单个支撑柱,并立下四根这样的柱子。

    在几位族人下水探测之后,他们摸清楚了水深。

    几个可以下支撑柱的位置大约有十米深,一阵更细致的探索后他们选定了四处水深6米的地方下柱。

    6米,这个水深给没有工程机械的张成他们造成了很大困扰。

    要把树干立进6米深的水里,对于无机械的他们来说极具挑战。

    由于张成这些“开拓者”的水下视野比原住民的视野好,下水固定柱子的工作将由张成和齐磊亲自进行。

    他们先将树干搬到两艘船上,然后将船停在河上,开始下木头。

    树干的一端被麻绳固定在船上,另一端被投入水中。

    两人脱下衣服,跳进水里。

    他们在水下憋气大约能憋到一分钟,多来几次差不多就能将柱子定位完成。

    两人沉到水底,将树干在水下的一端拖向选定的固定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