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萧景琰《治南北条陈国策论疏》下

加入书签


    萧选想知道萧景琰接下来要怎么做,他继续问

    “景琰,你接下来怎么想呢?”

    萧景琰告诉萧选

    “因当地盐业大小,以大中小三分,可置大者盐监,下分盐场,盐场以下分盐务,层层监之,密监盐之流向,可以制私盐滥矣。至于朝廷盐税岁入,多来于江南亭户,自本朝以来,亭户煮盐,既而官府取之,计各亭户人数及亭户盐产量课之,后计其比例税之。江南富足,如谓钱塘等,计一斤盐六钱;而此非朝廷常赋,自渝贼、燕奴侵中国,朝廷常扩征亭户之税,亭户本自负盈亏,故愈为难矣。”

    “先是朝廷数增盐税,所致亭户大逃,尤以滑国旧地为甚,此象久之。因张高缘故,朝廷治江南产盐久无作为,故江南私盐泛滥,官盐滞销。今儿臣看来,朝廷更此做法:以当地户口计贫富从而强售官盐,又将官盐远销内地。远者贪之,则于盐中大加泥沙,百姓苦其久矣。”

    萧景琰又说

    “所以应该尽快完善朝廷关于盐业的法律制度,在最重要的辖区内规定好盐业犯罪的惩罚规定,同时朝廷应该尽快拟定新的制度,儿臣认为,应该施行特别的许可制度,再进一步地管理帮派势力带来的私盐隐患。”

    (注:这里作者写的有点时代超前了,因为这里萧景琰说的东西,已经是宋朝中叶的盐引改革了。)

    早在萧景琰前往金陵城之前,萧选就已经听说江左盟了,因为目前江左盟是南楚的头号敌人,萧选一直有拉拢江左盟的打算,但是现在萧景琰明确提示了帮派搞私盐对国家已经产生了严重危害,他又不知道该怎么说。

    群臣们觉得萧景琰说的非常有理,而萧景琰又说

    “这是儿臣另外撰写的一份上疏,这是汉唐盐法的初探,请父皇过目。”

    萧选带来的北方大臣们已经心动了,而南方士族中的有识之士也希望萧选能尽快答应萧景琰的提议,可是萧选却又说

    “呃呃...景琰,真是辛苦啦,这,父皇会看的。”

    萧选开始转移话题,他问

    “那,景琰,节度使的问题,你怎么看呢?”

    萧景琰说

    “父皇,儿臣认为,目前除了东海节度使和南楚节度使外,其余节度使都听从朝廷的指令,没有必要再进行削弱或进行任何的政策进行削藩。此外儿臣认为,现在北方应该恢复最为重要的农业税制度,而不是削藩,哪怕朝廷每年的岁入达到了一千五百万贯,儿臣认为都不能进行削藩。”

    萧选疑问道

    “景琰,为什么,你会认为朝廷就算岁入一千五百万贯,也不能进行削藩呢?”

    萧景琰说

    “朝廷目前的岁入是六百五十万贯,勉强养活禁军还有庆历效节军、纪城军、凤翔军等,儿臣算过一笔账,这些军队加起来目前有十三万人,光一年的最低花费就要三百万贯,剩下的三百万贯要做什么呢?地方上除了灾难,难以赈灾,汴河出了事,只能一小段一小段地去补...”

    萧景琰又走到各位北方将领面前,这些将领就等着萧景琰请求朝廷不要削藩的话,萧景琰说

    “唐德宗让杨炎搞两税法,又让刘晏改革盐政,后来,他一年收入可是一千八百万贯,可是却急于削藩,给后代造成了麻烦。父皇,在朝的这些将领都是各位节度使的心腹猛将,让他们说说话?”

    这些将领走了出来,一个劲地说

    “陛下,末将忠于陛下!忠于大梁!”

    萧景琰知道,对于节度使还有他们属下的军队来说,忠于谁不重要,有奶便是娘,这才是最重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