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两尊罗汉(三)

加入书签


  眼见推脱不过,向北寒也只有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

  整理一下思绪,向北寒大大方方地说道:“我们都知道和珅靠着与生俱来的阿谀奉承的本事,成为了中国有历史记载以来最大的贪官。和珅门荫入仕,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深得乾隆帝宠信,并将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促使和珅大权在握,成为皇亲国戚。先后担任和兼任众多关键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拜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忠襄公。随着权力地位的成长,私欲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

  “和珅当官的时候做过多少好事、干过坏事不是今天的主题,我们就说说和珅死的时候那些事。嘉庆四年(一七九九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令和珅总理丧事。正月十三日,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正月十八日,廷议凌迟。不过,固伦和孝公主和刘墉等人建议,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但是毕竟担任过先朝的大臣,应改赐和珅自尽。最后赐和珅在自己家用白绫自杀。其长子丰绅殷德因娶乾隆帝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得免罪责。”

  “和珅的家人没有受到牵连,但嘉庆皇帝下旨抄家。经过查抄,在和府共抄得白银八亿两。要知道,乾隆年间清朝每年的税收,不过才七千万两。和珅所匿藏的财产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正是有了从和珅府抄没的八亿两白银,才让嘉庆皇帝登基后的一些政令得以顺利实施推进。所以,后人才有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向北寒说了这么多和珅生前身后的事,虽然非常精彩,但却没有说到这幅画上题跋的事情。听起来没有关系,但实际上都是为了阐述他的观点做铺垫。

  果然,就在人们反应过来,向北寒讲的这些和画、和题跋都没有关系的时候,向北寒的话步入了正题。

  “各位老师!我刚才说的所有关于和珅的这些历史背景,都与这题跋有很大的关系。这幅元代刘贯道所画的佛教人物画,很可能被和珅收入了手中,和珅也是非常的珍爱。”

  停顿了一下,等到所有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手指的题跋上后,向北寒接着说道:“和珅这个人非常的聪明,很善于揣摩乾隆的心,所以满朝文武,只有和珅最得乾隆的宠信。所以,在乾隆玉璧钦定了‘降龙伏虎’两位尊者后,和珅很可能一时的激动,认为这是讨好乾隆皇帝的好机会。或者是酒醉之后的心血来潮,提笔就在这幅画上写下了‘降龙伏虎罗汉图’,并且还写明白了刘贯道的款。想着找个合适的机会,献给皇上,博得龙颜一悦。”

  “可在他清醒过来之后,很快就意识到自己这么做简直是糊涂透顶。元代人怎么会知道乾隆要玉璧钦定‘降龙伏虎’两位尊者呢,况且他自己又把尊者写成了罗汉。这简直就是冒犯天颜啊!可以说是欺君之罪。所以,这幅画就一直被和珅藏在自己的府中,直到被抄家的时候,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才散落民间的。”

  听完向北寒的解释后,在场所有人,包括通过视频画面收看直播的人,都有同样的认知,那就是向北寒说的有理有据,这幅画和画上的题跋就是这么来的。何况,能够在那么多书画鉴定专家面前讲这些,足见是有理论根据的。

  其实,在场的这些专家心里都清楚。文物鉴定学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从众性的。很多文物,特别是书画类的文物,在鉴定过程中都会有争议。但只要是绝大多数的学者专家有了统一的鉴定意见,那么这件东西就会被定性,除非在以后的考古调查中,有了新的证据证明其真实身份,再更改。

  比如,我们知道的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美誉得后母戊大方鼎,很多年前一直被称为“司母戊大方鼎”,这是因为在古文字中,司、后是同一个字。“司母戊”三字,或释“后母戊”,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做。现在,把“司”改为“后”,实际上是否定了从前把“司”理解为“祭祀”的说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