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二章 敲山震虎

加入书签


  “这是一只南宋官造的汝窑玉壶春瓶,也就是官窑器。在国内的市场价值恐怕要过千万。”

  拗不过赵勇和蒋英城跟着屁股后面追问,向北寒没办法,就在几个人租赁的车里,拿出来那只汝窑玉壶春瓶讲解了一番。

  “什么?过千万?这可是天大的漏儿啊!”

  赵勇惊叫着说道。

  “你小点儿声,怕别人听不到是不是?”

  蒋英城给了赵勇一脖溜子,怼了他一句。

  随后,皱着眉头问向北寒,说道:“这么值钱的宋代汝窑,这小鬼……啊!这邙田大介就不认识吗?”

  反应过来牟雨婷也是日本人,蒋英城赶紧改口。

  向北寒一笑,说道:“这是因为邙田家的人认为这是一只后世仿的汝窑,或者说是明代的汝窑。”

  “这汝窑瓷器在后世也不止一个朝代仿制,最早就开始于明代宣德官窑,其釉色较宋汝透亮,纹片较宋汝密而规整,且釉面具有宣德特有的橘皮纹。”

  “清雍正唐英时再度仿汝窑,多数仿宋汝的天青色,纹片多为蝉翼纹,也有少部分大纹片和无纹片的。相比于明代的仿汝窑,清代唐英时的仿品鉴别时相对更容易。因为宋汝为无光釉,清仿品则釉面透亮,所有仿品均隐现一圈蓝色。再者雍正仿品不是仿古作伪,仅是仿制它的釉色,至于造型、器型有些就属于清代特有,而且清代的御窑厂产品多书六字或四字本朝青花篆款,更为鉴定提供了方便。”

  听完向北寒的话,赵勇说道:“啊!我明白了,一定是邙田大介把这只南宋汝窑的瓶子,当成了明代的了。怪不得那个老太太说这是一只明代的瓶子呢。”

  “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文明,虽然日本人的文化是源于中华文明,对古董文物也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古董文物也和人一样,脱离了生养它的土地,就如同没有了根基,失去了生命一样。”

  向北寒感慨地说道:“上千万的东西,就被放置在这样的一个小店里面,不但不被当回事儿,还拿来插花儿。想想是不是挺可悲的。”

  “是他妈的够恨人的了。”

  蒋英城拍了一下大腿说道。

  向北寒抬头看了一眼牟雨婷,问道:“雨婷!你知道邙田大介在京都还有没有其他的古玩店了?”

  “有的!邙田这个人很有经商头脑,他接手邙田家族的生意后,除了扩大在海外的投资外,还把邙田家传统的古玩店铺全部分门别类地正顿了一遍。有销售铜器的、书画的、漆木器的,还有瓷器的。刚刚的哪一家只是一家比较小,但开了很多年的小店。他新开的那些店面都在新区,连排的,差不多有七、八家。”

  牟雨婷介绍说道。

  微微一笑,向北寒说道:“走!咱们先去他的店铺转转,先逗着他玩玩儿。”

  向北寒话里的意思,所有人都听明白了,他这是要把水搅浑。

  为了掩人耳目,向北寒让牟雨婷简单地化了化妆,让不熟悉的人看不出来她的本来面目。然后,向北寒扮作来日本旅游的中国土豪,牟雨婷则出任了他的翻译。

  在两个人的密切配合下,接连逛了六家古董店,入手了两件明清时期的瓷器,一件宋代的铜香炉,还有一本清代赵学敏编著的《本草纲目拾遗》。

  虽然四件东西算不上什么可以进入“双圣”博物馆展出的珍品,但也完全可以达到放在“向宝堂”“古瓷居”里售卖,赚取一笔不小差价的漏了。

  看着收获不小了,向北寒就没有再去剩下的那几家。他现在还不能过于引起邙田大介的关注。

  说了句:“明天我们再来。”

  就带着牟雨婷回到了远远等着的车里面。

  一车上,向北寒就对蒋英城说道:“城哥!麻烦请你们‘洪门’的人帮帮忙,今天在京都古董行里放出风去,就说有个中国来的古董上,专门收中国的古董。”

  “你是想……”

  蒋英城不明白地问道。

  微微一笑,向北寒说道:“我是想看看邙田家到底有多少我们国家的宝贝。”

  有了“洪门”势力的推波助澜,第二天,向北寒一走进计划要逛的古玩店,就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整个店铺基本都被来自中国的物件占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