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九章 正主现身

加入书签


  “这只瓶子看着哪哪都对,我怎么就没看大小呢?”

  “白在行里混了这么多年,让一个毛头小子给教训了。”

  “这古玩行就是这么回事儿,不看你干了多少年,也不论你见过多少东西,关键是你的有那个道行。”

  “名不虚传这句话还真是对啊!向北寒年纪轻轻就能挺着两家古董行,看来可绝对不是徒有虚名的。”

  ……

  “兄弟!我真是受教了。要我看,我也会看真的。最起码手头儿上的感觉超不多。”

  奚文奇小声地和向北寒说道。

  “还不是因为它稍小了一点儿嘛!要不然这瓶的手感肯定会沉一些的。”

  向北寒也低声地回答道。

  “得嘞!这个差不多了,咱们再去祸害祸害下一件儿?”

  奚文奇嘴角挂着笑容,说道。

  向北寒用眼睛扫了一眼那扇小门儿,点点头,说道:“王大凡的瓷板画怎么样?”

  奚文奇一笑,说道:“你也看出不对了?”

  向北寒一笑,没有回答,而是直接就奔着那辆车走过去了。

  有个刚刚的那个赏瓶鉴别的场面,这回,向北寒和奚文奇身后跟了十多个人,都想着看这两个人对那件东西下手。

  就算是这些人钱多的是大风刮来的,可他们也不会傻到要买假货回去。

  “两位兄弟!你帮我看看,这些东西那件儿我能出手?多少钱合适?”

  也不管周围有多少人看着,姜广哲拉下面子来就问道。

  不知道怎么回事,向北寒对这个直来直去的海鲜批发商的印象还不错。见他这么问,嘴角一笑,诚心地说道:“姜老板!喜欢古董文玩是好事儿,但这东西不能过于痴迷。行里不由那么一句话嘛,‘识古不穷,迷古必穷’,多看、多听、多学,少下手。东西买到家里不也只是看看而已嘛!以后多上博物馆转转,既过了瘾,也学了东西。”

  向北寒这话说得算是婉转,不过也直接戳穿了姜广哲这么多年在古董收藏上的毛病。

  说完,向北寒也没有等着姜广哲在说什么,直接就跟着奚文奇来到了那块王大凡的瓷板画前。只留下姜广哲一个人站在原地皱着眉头分析、理解向北寒这句话其中的意思。

  奚文奇把瓷板转了个方向,看了看瓷板背面烧造工艺,说道:“典型的民国工艺,工艺很讲究,做工规矩。”

  向北寒看了看,也点头同意奚文奇的结论。

  把瓷板又平整地摆在车子上,说道:“兄弟!这画怎么样,就是你的事儿了。”

  向北寒一笑,摇摇头说道:“大哥!你这是谦虚了,东西怎么样,你心里早有数儿了吧!”

  奚文奇一笑,说道:“对书画我可真就是一窍不通。这还真就得你来了。”

  向北寒也不再客气,上前一步,又用眼睛扫了一遍这幅王大凡的《闻鸡起舞》。

  向北寒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围着的人,说道:“王大凡是中国陶瓷美术大师。在浅降彩的基础上,独创了‘落地粉彩’技法,改革了浅降彩的设色,使浅降彩法画起画回生。在长达六十年绘画生涯中,兼工带写,构思严谨,用笔流畅,飘逸,其代表‘布袋罗汉’,形态逼真,神情庄重慈祥,其动感飘逸,用笔如吴带当风,行云流水。把一个放下包袱何等自在逍遥的和尚刻画的惟妙惟肖,出神入化。”

  说着,向北寒指了一下瓷板上的人物故事,接着说道:“《闻鸡起舞》也是王大凡最喜欢的题材,这块瓷板上画的就是这个题材。绘制的是晋代英雄祖逖,半夜听到鸡鸣,立即起来舞剑的故事。我曾经在一方印泥盒上见过王大凡同题材的真迹,于方寸之间表现祖逖仗剑起舞,神态凛然,眉目传神,气韵非凡。”

  “而这块瓷板上的绘画,有王大凡的风貌,字也有那么几分相像,但整体水平还是有差距。尤其是细节的地方测距就更大了。尤其是持剑的这只手,毫无力度,跟五根面条缠在剑柄上一样。大家都知道,画人难画手,这人物的手最能反映画师的水平。”

  “就从这只手上,我认为这块瓷板画是有一定水平的仿品。而且是老仿。”

  向北寒把自己的看法说了一遍。不过,他始终没有把眼睛看向别的地方,只是和奚文奇两个人交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