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站2

加入书签


    还没等他抵达离他营房有些距离的报务房,一架德意志国的“信翁”d战斗机的飞行员已经透过烟雾看上了架设有很高很多线的房子,后座的投弹手探出身子将一捆用麻绳绑在一起的手榴弹用力的向目标投掷了出去。剧烈的爆炸冲击波把疯狂向报务房赶去的泉再次掀翻,头部重重的磕在地上,而后炸弹爆炸掀起来房子各种东西裹挟着巨大动能向四周飞来,不好不坏,半截木棒砸在了泉身上立刻让这位年轻的师团长晕了过去。而在刚才还在报务房里拼命联系的东洋军通讯兵们已经化为尸体,电台设备也彻底夷为零件。

    不得不,人类从古至今最善于在战场上表现自己。欲善其事,必利其器这句话,在战争中体现的玲离尽致。最为德皇威廉的朋友,尽管袁世凯已经选边了协约国,但是出于皇室的友谊,德意志也默许汉纳根为袁世凯帝国采购德意志最新型的战机。

    从外形上看,德国的“信翁”d战斗机的最大特征,是有一个纺锤般的流线形木制机身。这种硬壳构造的机身比强度高,中弹后生存性好,且不难制造。“信翁”d成为世界上最早成批生产的采用硬壳构造的飞机。由于一台直列形气缸水冷发动机深埋在机头内,故发动机前部安装有一个很粗大的半卵形桨毂罩。发动机的水冷却器被巧妙地铺装在机翼表面,迎风阻力被减至最程度。该机拥有两对翼梢后掠的仿鸟翅形状的双层机翼,平尾呈圆板状。

    某些改型的发动机排气管高耸在机头上方,这些也都成为这种飞机的外部特征。由迪莱、苏贝特和格蒂赫三人合作设计的“信翁”d战斗机由信翁(阿尔巴特罗斯)飞机厂生产。最早的改型是信翁d.1,于1915年秋季服役。后又发展了将上层机翼略为下移,以期改善视界的d.2。它的下层机翼明显短于上层,呈“一翼半(11/2翼)”的形式。此外,还发展了c3a、d.va、d.3a等多种改型。d3a改装为双座形式,后座增设一挺活动机枪,排气管呈裸露状,d.va的上层机翼进一步下移,紧贴在机身背部,而d3a的机头与机尾则更加收敛尖削。

    信翁d式在外界看来无疑是一款平衡或者平庸的飞机,德意志飞行员王牌,里希特霍芬的主要座机便是信翁,但他评价这是一架“新手”的飞机,其手感平稳,但老手就觉得过于呆板,远不如dr.i或者“骆驼”那样拥有灵敏到危险的不规则运动能力。

    塔读,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信翁”身为名机,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从高速俯冲中改出拉起机头转为上升时,不是发生颤振,就是因机翼大梁承受不了过载而折断,从而引起下层机翼的失落而导致失事。机翼结构在高机动飞行时强度略显不足几乎是多种德国战斗机的通病。里希霍芬等人就曾因此而勉强迫降生还。于是,不少飞行员对俯冲飞行产生了畏难情绪。

    但是最为帝国第一批飞行员,显然没有挑三拣四的权利。能够翱翔在空中,对于帝国的飞行员来已经知足。再加上,能够参加这场战争,他们已经深感满意,除了更加卖力的将炸弹通过人工的方式投掷到东洋饶脑袋上以外,他们没有其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

    由于台湾一直以来被东洋国当成经济输出重点地区,台湾的农作物产品大部分被掠夺到了东洋国,这才了“饥饿输出”的名词,所以台湾地区的东洋军轻重工业都不是很多,空军选择了把轰炸目标放在东洋军身上,其军需库、兵营、军医院、饲马场等等战术级目标也成了飞机的选择,在新竹的东洋军基地更是成了重点轰炸目标,专供空军的“集束炸弹”用了不少,对付东洋军半埋式封闭油库还用上了昂贵的进口航空炸弹,所有的轰炸其目的就在于最大化锐减东洋军战斗力和士气。

    事实也的确如此,第一波参战飞机并没有多少战机把自卫武器弹药耗费光,不少战斗机本打算多来几次对地扫射的,但按照计划他们必须按时间返航,第二波参战飞机暨掩护登陆部队的飞机已经要到来,第三波战机也在做出发准备。所以,他们回去之后可以休息片刻、做好出发准备,充任第四波参战飞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