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不如归去(3)

加入书签


    容思书院位于岚州段家滩,五十多年前由岚州大儒段坚所创,由于官办儒学名额有限,如今也只有三十名生员,这都是有秀才功名的儒生。所有很多未考取功名的读书人大多在此读书。

    这里曾是虞国大儒段坚讲学之处,虽然不是官学,但一直以来受到州里历任官员的大力支持。一来兴学校一直都是地方官考课之一,二来段家也是岚州豪门望族,门生故吏极多。

    此时虞国朝中刑部郎中,礼部员外郎,工部朗中皆出自段坚门下,更有一位段氏书院当家山长的得意门生在前几年的科举中一举摘得探花,被秦国翰林院征召,出任侍读学士,更使容思书院名声大噪。

    萧若云倒也知道此人,据说才不过二十余岁,被岚州士林誉为不世出的奇才,一直是书院中的传说。

    只是此人此时正在秦国任职,除非书院有大事,才会偶尔回来,萧若云在书院几年也未曾见过一面。

    书院还经常与其他州府书院,以及秦国大郡的书院做学术交流。还会时常邀请一些大儒前来讲学。儒学的学正训导也经常前来讲课。

    有些儒学生员其实也是经常在此学习。因为州里儒学虽然名义上是官学,但是条件氛围却也并不比书院强多少。

    而且这里并没有规定只有生员才有入学资格,只要自己能经过书院的入学考试,就可入学,州学里也有部分生员常年在此学习。毕竟这里学子众多,氛围更浓一点。

    此时书院里尚有近一百五十名学子,这已经相当不错了,虞国地处边地本就文风不盛。岚州更是偏远小城,一般小民之家又本就贫苦,平日里糊口尚显困难,哪里能供养得起读书人。

    所以凡是能在这里上得起学的,一般都是殷实人家的子弟,或者官宦人家的子弟,像萧若云这样的平民出生的,却是极少的。毕竟萧若云也是靠着两家的财力才算勉强能读的起书,而且萧父多少也曾算半个公门中人。就这样两家人尚且过的如此拮据。可见寒门学子求学有多困难。

    陈文实际上是州学的儒学训导,平日州里儒学的学正和两位训导都会来书院里讲课,或者是督促学业,毕竟州学里只有三十个生员的名额,而这里却是有着近一百五十名学子,这可都是岚州的读书种子。

    而陈文为人一向方正,乃是进士出身,不只精通儒家经典,而且通晓多国文字,后来还被宗主国-秦国礼部征兆,在秦国京城四夷馆,同文馆做过多年的修撰,实乃是一位博学鸿儒,

    只因要奉养在岚州的老母,这才辞官归乡,后在本州知州的多次邀请之下这才出任儒学训导,也是想让家乡多出几个读书种子,在岚州算是颇有威望之人。

    自己之所以能进入这容思书院也还亏得他的做保,才有参加入学考试的资格,

    此时要是进学找人做保,可不容易,一般保人俱都得是乡里德高望重之人或者有功名之人。每次做保都得包银少说五两。

    萧若云由陈文具保,并没有收取一文钱。陈文此人平日里为人比较刻板方正,从不收受学生礼金以及宴请。但是却喜提拔后进。

    为学生答疑解惑也是颇为用心,并不因为学生的家庭出身而有所差别。据传曾经有一位学子,家住城外东川里。家境贫寒,那年正是大雪纷飞之际。这学子多日不曾到学,陈文后从乡民口中得知。原来是生病,于是冒着严寒天气,大雪纷飞,将家中一些米粮肉食送去给该学生,并将书院这几日的教学笔记拿去给他。

    陈文在这一干学子中的威望是很高的。学生们对他是又敬又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