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老乡见老乡,裤兜掏光光

加入书签


    虽然不想承认,但英国超市里卖的大米让花山夏生看的有些缭乱,茭米、菰米、印度米,他一个都不认识,但不认识也无妨,毕竟亚瑟的小家里都没有能蒸米饭的家伙事,简单炒俩菜就着面包土豆啃吧。

    “咱们要不要去唐人街转转?”把食材放在后座上,花山夏生朝亚瑟问了一句。

    “唐人街?可以啊。”亚瑟打着火,开出了停车位,“晚饭就在那里吃吧。”

    中餐在这个年代的伦敦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可能一个不到六千人口的社区里就有一两家中餐店,不过受欢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中餐价格普遍比曰本菜、泰国菜或是西班牙菜要便宜。

    伦敦的英式中餐在口味上和国内区别很大,菜系偏向于粤菜,但口味偏甜,而且连菜单上的菜名都是靠粤语发音编出来的,比如宫保鸡丁写作KUNGPOCHICKEN,炒面写作CHAOMAIN。

    伦敦的唐人街位于威斯敏斯特的蘇活区,坐落在泰晤士河北岸,被皮卡迪利广场和莱斯特广场夹在中间。

    这条唐人街主街长约800米,虽然在规模上比不过美国曼哈顿的那条,但是广式早茶、四川火锅、兰州拉面、煎饼果子等美食一应俱全,为了迎合英国人的口味,你甚至能在这里吃到模仿意大利面的无汤版兰州拉面,可谓是有的模仿向经典致敬,有的模仿向食客索命。

    今天是2月5日,正值除夕,唐人街处处张灯结彩,沿街的商铺贴着春联,还能看到舞狮的队伍。

    “真热闹,是中国年吗?”亚瑟边走边瞧,好像很直接的就融入到节日的氛围里了。

    “应该是吧。”花山夏生也不确定,但他可以问,“我去问问。”

    这可是1989年,他哪知道哪天过年啊。

    说着他走向两个在餐馆门口边嗑瓜子边用粤语聊天的老婆婆,不过他听不太懂粤语,所以不知道阿婆们在聊什么。

    “请问是要过年了吗?”花山夏生用正宗的普通话问着。

    “今天可是除夕。”左边的阿婆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说道,还一脸奇怪的看着这个年轻人。

    看样子是个中国人,怎么连哪天过年都不知道呢。

    “后生细仔,浸过咸水可不能数典忘祖。”右边的阿婆老神在在的用粤语说道。

    年轻人,留过洋可不能忘本。

    不过花山夏生没听懂,笑着道谢后就离开了。

    “今天是除夕,明天就是中国年了。”花山夏生如实转达。

    “不过你怎么还会说汉语啊。”亚瑟好奇,但注意力很快又被路边的小吃吸引走了。

    花山夏生买来两串冰糖葫芦,把其中一串递给了亚瑟,两人边吃边走,酸酸甜甜,味道不错,就是有点凉。

    最后两人走进了一家川菜馆,是花山夏生决定的,毕竟亚瑟也不懂哪一家是什么菜系味道如何。

    他在曰本就没吃到过花椒,甚是想念。点了一份水煮肉片一份凉拌菜以及两碗米饭,又让亚瑟看着点了一份口水鸡,不过花山夏生特意叮嘱了服务员这份口水鸡一定要微辣,另一份水煮肉片一定要加麻,不过他们家餐馆是怎么定义微辣的,那就不清楚了。

    好在他们对英国人的口味拿捏的很精准,对微辣的定义也足够正确,这顿饭亚瑟吃的很香,久违的吃到花椒的花山夏生也很舒爽。

    吃饱喝足后,花山夏生和亚瑟坐在店里边喝茶边看着柜台上的电视机,虽然现在是晚上八点多,按理说春晚已经开始了,但这里是伦敦,和BJ有8个小时时差,这会儿那头的《难忘今宵》早唱完了,大伙估计都散摊儿回家放炮去了,而且花山夏生对这一年的春晚也没什么印象了,只记得那句脍炙人口的“司马缸砸光”和那个叫胡椒面的小品,突然就和两位主演成了同时代的人,让他感觉有点奇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