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白云黄鹤道人家(二)-第2/2页

加入书签
    不日行至九华山下,此山位列道家七十二洞天福地之中,风景秀美灵动,素有“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之誉。四人一路攀登,行至上清观前,但见曲径通幽,楼宇层叠,林木苍翠,浓荫蔽日。屋前有溪穿过,溪水清澈见底,四季不绝,鱼戏莲叶间,大有仙境之意。

    韩浞引三人入观,还未至殿前,已听得有刀剑之声。原来斗剑大会已经开始,上清观众人正在殿前空地上列开观战。当中一老者坐于太师椅上,须眉皆白,却是鹤发童颜,正是左慈道长。

    江怀珠不欲打断上清观的要事,便示意三人只在远处观看。

    此时场中正有二人激斗。只见其中一个少年道士手持长剑,舞得星斗漫天,一面又紧盯着对面中年人,瞅见一个空档,便手腕一抖,长剑斜斜刺出,直取中年人右肩窝。

    中年道士手里只有一柄拂尘,气息沉稳,步履从容。此刻身子微侧,避过少年剑锋,又以拂尘击之,迫得少年后退尺许,仗剑再起。

    二人斗得尽兴,众围观弟子也频频点头议论。宋泽打眼看去,只见这些道士分作两边,一边较为年长,手中或持拂尘,或空无一物;另一边则年轻人居多,手中兵刃也是五花八门,有使刀剑的,有使长矛长枪的,还有使锁链弓箭的,心中觉得甚是有趣。

    原来左慈道长所创《太清丹经》和《九鼎丹经》两部书中的武功各有偏重。太清一路重在化繁为简,以不变应万变,一招一式皆沉稳持重,修炼此功者须清心寡欲,没有十几年的内功修为是不成的。而九鼎一路则注重奇异机巧,招式变化甚多,令人眼花缭乱,练这路功夫需要心思敏捷,身法活络,能抓住敌人破绽,趁势而为。

    左慈道长悟道之后,便将这两部经书分别传给了大弟子戴昌和二弟子尚天赐。起先只是随性为之,并无特别寓意,还望他二人能时常切磋、相互补益。不成想这两路功夫甚合他二人性情禀赋,且练功越深,性情益发与武功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便再难改变。

    自那之后二人相继收徒,余下众师弟也依各自喜好追随二人习武,渐渐形成了两路样貌,

    左慈道长见此情形,哭笑不得,感叹世事变化从来不由人定,更合了玄门顺其自然的教诲。便因势利导,定了三年一次斗剑大会,使双方互通有无,以叙同门情谊。是以双方弟子随各执一路,但多年来并无争锋,实属难能可贵。

    此时只听得一声闷哼,少年手中长剑划破了中年道士手臂,使他拂尘险些脱手。少年立时停手,驻剑而立,歉然道:“杜师兄,抱歉,伤得不厉害么?”

    那中年道士摇摇头,微笑道:“袁师弟年少有为,贫道甘拜下风。”回身看向太清一路众人,说道:“戴师兄,我输了!”

    戴昌微微一笑:“袁师弟已深谙师父《九鼎丹经》之精髓,技艺精湛,咱们甘拜下风。如今已输了两阵,再输一阵,此次斗剑大会便可止步于此了,诸位师弟,可有愿意再战的?”

    太清一路众人皆不言语。这少年袁其微乃是尚天赐的嫡传弟子,天赋异禀,这几年进境神速,等闲弟子已很难轻易取胜。此次斗剑,足可见其身法更加轻灵,武功又进一层。

    戴昌见众人都不吭声,心下失望,正待认输,突然听得一人说道:“师兄且慢,让我来向袁师弟讨教一二!”

    戴昌闻声看去,见说话之人乃是韩浞,他身后还跟着三个人,正向众人走过来。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